返回

第三十二章 佛跳墙 (1/2)

这时候,第三道菜上桌。

只见一碗清汤上面,飘着几片嫩黄菜叶,清清爽爽,简简单单,正是开水白菜!

这道菜看似朴实无华,却尽显制汤功夫。汤醇淡素雅,清澈见底;菜色泽嫩黄,形态艳丽,见之顿觉清鲜明快;嗅之雅香扑鼻;食之柔嫩化渣,鲜香异常。

乍看清汤寡水,油星全无,但闻起来却香味扑鼻,吃在口中清鲜柔美,自胜过那万般佳肴。

那滋味,宛如美女出浴,温泉之水滋润雪白肌肤,桃花点点,幽香袭来,不着一丝一缕,桃源乍现,小草郁郁葱葱,深谷中小溪潺潺,曲径通幽处。

“好一个清汤!”

马继业、阿乐和王倩倩三人满脸享受道。

“老母鸡、老母鸭、火腿蹄肉、排骨、干贝等食材分别去杂入沸锅,加入料酒、葱蒜等调味品调制至少四小时。”

马继业一边说着,一边闭上眼睛,似乎在回味着那汤中的醇厚滋味,脑海中浮现出各种食材在锅中炖煮的画面,它们的精华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融入汤中,汇聚成这一碗鲜香至极的清汤。

“再将鸡胸脯肉剁烂至茸,灌以鲜汤搅成浆状,倒入锅中吸附杂质。”

阿乐接着补充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这道菜制作工艺的深刻理解和赞叹。

他深知,每一道工序都是对厨艺的极致考验,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细节,都关乎着这道菜最终的品质和口感。

“尤其是白菜,只用当中黄嫩心,微焯之后用清水漂冷,去尽菜腥后再用开水状鸡汤淋浇至烫熟。”

王倩倩也不甘示弱,她对白菜的处理方法娓娓道来,仿佛自己就是这道菜的制作者。

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食材的尊重和对烹饪艺术的热爱,每一个字都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美食的故事。

“如果没有猜错,提前还用银针处理过?”

马继业微微睁开眼睛,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笑着看向钟镇涛。

“哈哈哈,果然瞒不过你们!”

钟镇涛哈哈大笑道。

“选小颗白菜,去掉外面两层,菜根放在调好的汤里泡下,让外部菜茎软化,然后轻轻剥开四五片,根部不能断开,平放网漏上,用细银针在菜心上反复穿刺。”

钟镇涛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他对这道菜的制作工艺了如指掌,每一个步骤都像是他精心编排的一场舞蹈,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律美。

“国宴之本,就是这锅鸡清汤!”

钟镇涛神情庄重地说道。

“有些东西不是越贵越好,能把简单的东西做好才更重要。”

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马继业、阿乐和王倩倩三人的心,也是他们对厨艺的最高理解。

他们明白,厨艺的精髓不在于使用多么昂贵珍稀的食材,而在于如何将平凡的食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展现出其最本真的美味。

越新鲜的食材,越应该做减法,最大程度凸显食材之美,才是真正高手的境界。

看着钟镇涛,马继业有感而发,动情道。

“我们师傅爷叔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大味必淡,如君子之交淡如水,看似淡,实为浓。”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爷叔教诲的深刻领悟和对厨艺之路的坚定信念。

“就是这个理!”

钟镇涛拍拍大腿,正色道。

“做人和做菜一样,殊途同归。”

说话之间,第四道菜上来,阵阵浓香让马继业、阿乐和王倩倩三人神情一震,看着精致的砂锅,他们猜测道。

“难道是……传说中的佛跳墙!”

海参、鲍鱼、鱼翅、干贝、鱼唇、鳖裙、鹿筋、鸽蛋、鸭珍、鱼肚、花胶、瑶柱、鸽子、排骨、蛏子、火腿、猪肚、羊肘……几十种原料煨于一坛,既有共同的荤味,又保持各自的特色。

吃起来软嫩柔润,浓郁荤香,又荤而不腻;各料互为渗透,味中有味。

夹起蓑衣萝卜丝,用银丝卷、芝麻烧饼佐食,更是妙不可言,其味无穷。那浓厚的汤汁包裹着舌尖味蕾,鲍鱼是弹牙的,海参是Q弹的,连响螺片都吃出惊艳的味道。

庄臣忍不住闭上眼睛,沉迷于各种美味之间,仿佛鱼儿归海,徜徉在海底,五光十色,彩色斑斓。

行走于繁华闹市,入门皆是莺莺燕燕,身边燕瘦环肥,欢声笑语,仿若百花从中过,香气纷至沓来,层层叠叠,潮水般把人推向最巅峰。

许久,他才缓缓睁开眼睛,死死盯着砂锅,试探道。

“这是煨器?”

“多年来一直选用绍兴酒坛,坛中有绍兴酒与料调合。煨佛跳墙讲究储香保味,料装坛后先用荷叶密封坛口,然后加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