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四三章:潜龙在渊 (11/11)

。’他是在讥讽王家诸人不懂装懂。后来有人向桓温请教谢安、王坦之二人的高下。桓温刚想说,又后悔了,转顾道:‘你喜欢传别人的话,我不能告诉你。’直到生死关头,才显出高低。”

有乐摇扇说道:“王谢世家虽然势力很大,不过他们还是害怕桓温,毕竟桓家兵强马壮。”

恒兴转谓:“日后手拥重兵的桓温入京,当时城里人心浮动,有人说桓温要杀王坦之、谢安,晋室的天下将易手。王坦之非常害怕,谢安却神色不变,说:‘晋室的存亡,就取决于此行。’桓温抵达后,百官夹道叩拜。桓温部署重兵守卫,接待百官。在场有官位声望的人都惊慌失色,王坦之更是汗流浃背,连手版都拿倒了。只有谢安从容就座。他坐定以后,对桓温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守卫在四邻,哪里用得着在墙壁后面安置人呀!’桓温笑着说:‘正是由于不能不这样做。’他自知此举既不磊落也不地道,便命令左右的人撤走,与谢安笑谈良久。桓温毕竟在意名声,行事自有顾虑。由于谢安的机智和镇定,桓温始终没对二人下手,不久就退回了姑苏。王坦之当初与谢安齐名,众人至此才分出二者的优劣。”

“谢安是出了名的不拘礼法,”有乐摇扇笑觑道,“他看重情义,讲究持家厚道。谢安高卧东山隐居至四十余岁,不愿出仕。后来他担任吏部尚书的时候,王导的嫡孙王珣娶谢万的女儿为妻,王珉娶谢安的女儿为妻,均夫妻不和。谢安鄙薄王珣为人,不惜与琅琊王氏嫡系一支交恶,迳自让侄女和女儿离婚改嫁,双方因此不通往来许多年。谢安欣赏真性情的女子,他曾听人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深受感动,上奏请求表其墓为‘义妇冢’。他的嫂嫂王夫人曾经不顾礼节亲自出面从席上带走其子,谢安不以为忤,反而赞叹王夫人情辞慷慨,可惜不能让朝中大臣们一见。他所欣赏的妻子刘夫人和侄女谢道韫,也都是这样的真性情女子,前者曾屡屡戏弄谢安,后者曾当全家人的面鄙薄自己的丈夫,这些不合礼法的行为在谢安看来却是出自真性情。尤其谢道韫更被视为‘人间奇女子’……”

信孝见我听得感兴趣,便拿茄子凑近说道:“淝水之战后北方大乱,东晋为何没能收复中原?谢安有苦难言,功高盖主,最为致命。同样作为实力地位仅次于皇帝的权臣来说,桓温堪称其知己。桓温看奏议,一眼就认出这是谢安写的,看罢就把它扔到座位上,对客人说:‘此安石碎金。’意为:‘这是安石的小杰作。’后以‘安石碎金’比喻精美简短的诗文。谢安有鼻炎,吟诗的时候,鼻音颇重。许多士人为了模仿他的声音,皆捂着鼻子吟诵。这种读法竟有一个专名,叫做‘洛下书生咏’。听说他有个迷弟是诗仙李白……”

“据闻谢安是历史上最完美的人,”蚊样家伙在旁感叹,“谢安逝世之后,民间尊奉为神祇,敬称‘谢千岁’、‘谢圣王’、‘谢老元帅’、各种‘圣王’或‘显济灵王’、‘护国尊王’等。唐代陈元光率部入漳州时,携带谢安之香火,并尊奉谢安为‘广惠王’。而广惠王的信仰,也随着漳州人迁徙传遍台澎、乃至南洋等地。”

正说之间,车子撞树。蜡烛、冠帽、鞋屐、羽扇纷飞,此起彼落。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