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意什么就给你推荐什么,越推荐什么你就越关注什么。会把人的思想宽度框在一层一层的方框里。
你关注某某地方就业问题,就会给你推荐该地方的具体哪几个行业就业前景好,什么时间好找工作,20-35年龄段的人适合干什么,若是点开“某某地方以下行业最有前景,推荐投简历”,接着铺天盖地的类似视频,文章就涌现你的眼前,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时间不知如何抉择。
好,你的目光落定在具体某一行业的时候,大数据的雪球滚来一些颗粒,文章(或视频)开始推荐“某某行业内卷严重”“某某人起诉某行业上市公司”“某某行业的尽头是这样”等。
又或者你正处于这样的行业,看到这些词条很难不被吸引,从一个视频刷到另一个观点类似的视频,让人更加迷茫了。明明一开始是来寻出路的,一个半小时下来,看见的全是死胡同,放下手机,开始熬夜焦虑。
一层又一层加深就业方面的推送,想转移注意力都困难。不妨卸载app,清空搜索记录,刷新推荐页面。
面对大数据的雪球,让本就不确定的事情戴上了悬疑的面纱。
如果你是为了解决问题才打开手机。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其次回顾以往的经验中,是否有类似问题,当时是如何解决,有哪些经验教训;最后咨询他人,向有经验(有类似经历)的人请教,查阅书籍,论文,专业网站等;
关于实施,就一条“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不设限制地想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无论看似多么荒谬,都先记录下来,然后再进行筛选和评估。评估每个方案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包括是否具备实施条件、所需成本、时间。选择风险较低、收益较高的方案。
如果是为了丰富视野才打开手机,应主动拓宽信息渠道,除了常用的信息平台,还应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媒体、网站、APP等,如传统的报纸、电视新闻、书籍,以及一些专业的学术平台、小众的资讯网站等。加入不同观点和背景人群的讨论组、论坛或社群,如在社交媒体上参与不同话题的讨论,与持有不同观点的人进行理性交流,也可参加线下的讲座、研讨会等活动。
面对信息茧房的包围,应想办法突围,不能等着大数据的雪球碾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