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精彩的文章自然不少,而且今科开出了个非常有趣的考生。”
要知道司马光向来是个不苟言笑的老古板,罕少见他有这种语气和自己说话的时候。
赵祯不由抬头好奇的问道:“此人有趣在何?”
“官家不但认识这位考生,而且他在汴京城中的名头也是不小,于勋贵世家中的名气尤盛。”
说完司马光就从那摞卷纸中抽出了顾廷烨的那份考卷,摆在了赵祯的面前。
此时试卷的糊名已拆,看到汴京顾廷烨这几个字,赵祯笑道:“此人果然很有名气。”
原本赵祯就知道顾廷烨,毕竟他小的时候还在自己面前练过一套家传的枪法。
不过后来听到的却尽是风流纨绔之名,本以为此子少时了了,大未必佳,想必是被家中的大人给养坏了。
没想到如今不但参加了省试,还在司马光这里得了一个有趣的评语,这倒是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见到他是从第三份中抽出来的,赵祯不禁问道:“你们的意思是这个小子之才可入首榜?”
由于今科着实出了几名可堪造就之人,因此司马光在心情大好之下,极为罕见的与赵祯卖了个关子。
“官家还请看过再做定夺。”
赵祯扫了司马光一眼,重新将目光落到了卷纸之上。
开篇便见那首《望秋》。
读过之后他不禁很是满意的道:“看来这个小子也并不是单纯的纨绔,起码这首诗的气势倒是存了几分他家祖之风。”
虽然燕云十六州一直是赵宋官家心心念念之所,但目前赵祯的心腹大患却是西夏的李秉常。
如今顾廷烨居然在诗中自诩大唐的梁建方,有为朝廷平定西域的心思,单只是这份豪气,就让赵祯对他的印象好了许多。
这才是武勋世家子该有的志气,看来这个小子纨绔固然纨绔,但该有的志气却没完全消弭在红粉胭脂阵中。
再看下面的墨义,于经义之上解释通透、理解深刻,很显然是得到了名师的指点,看来在这方面他已经融会贯通,且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赵祯又是微微点头。
再看后面的论与策,他是越看越惊奇,直到将文章全部读完之后,他疑惑的问道:“这个小子是从哪里学到的这些东西?”
“这可不是在书本中或者是听些皮毛就能学到的。”
司马光苦笑道:“臣也不知,看了他的论之后,臣原本以为这是个良臣能吏家中的郎君,家学渊源之下才有如此见地。”
“可打开糊名才发现此乃宁远侯之子。”
“那顾偃开一生戎马,此子若是通兵书战策还在情理之中,可这种定罪审案的本事却绝不是出自家传。”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