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都不是很宽裕。
一周后,组长又召集大家开会,让大家谈谈各自的思路。
在沉默了几十秒之后,一个年轻的男程序员先开第一炮。
“我认为应该从机器人的电池下手,增加机器人的电量,从而提高红外探测仪的功率,以此来增强机器人的辨别能力。”
“组长不是说要优化算法吗?你怎么朝着硬件去了?”一个程序员质疑道。
“我认为改变算法希望不大,应该加强机器人的火力,只要发现可疑的红外目标就射击,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这样就不会遗漏伪装的敌人了。”又一个程序员发言。
“我的思路也是想办法提高硬件的能力。我认为可以利用磁场探测仪来识别目标。因为每台机器人多多少少都会向外辐射磁场,即便是静默状态下的机器人,也会向外辐射微弱的磁场。而磁场的穿透能力要比电场强得多,也很难被屏蔽。所以通过磁场探测仪和红外探测仪相结合,效果应该不会错。”一个女程序员发言。
姜岳升发现,此时组长的脸色很难看。
很明显,有几个程序员在跟他对着干。
“我的思路也是从硬件下手。我认为,可以通过探测机器人发出的一些有特征频率的电波,来识别机器人。”又一个女程序员发言。
大家都说完了,该轮到姜岳升发言了。
听了大家的发言,姜岳升感觉,方案组里的一大半组员,似乎都在跟组长较劲。
他因为刚来这个组,所以也不了解这个组的政治生态。
组长都说过了,要想办法完善算法,来改进机器人。而这些人发言,却都说要通过完善硬件,来解决问题。
很显然,这些组员对老板想继续压低这台机器人的成本,已经很反感了。
但是,姜岳升通过这些天的观察和分析,他倒是认为可以通过完善算法来解决问题。
于是他扫视了大家一圈,开始说道:“我觉得,利用特征频率来识别机器人是有问题的,主要问题是在接收到某个特征频率后,很难定位这些发出特征频率的源头。因为周围有很多机器人,也包括我方的机器人,也在向外发射一些有特征频率的电磁波。要识别这么多目标,恐怕这种低端机器人的CPU算力不够。”
提出特征频率定位的程序员开始时,还盯着姜岳升认真听,听着听着就低下了头看着桌面,开始沉思起来。
看来姜岳升击中了她的要害。
姜岳升接着说:“我觉得用磁场探测仪来分辨机器人也有问题,主要是因为,可定位的磁场探测仪价格过于昂贵,很难大批量装备到这种级别的机器人身上。”
“嗯……有道理。”组长点头表示赞同,因为上级对他说过,这种机器人是给小孩子玩的,控制成本很重要。
“至于加强火力嘛,这其实等于回避了主要问题,而且在混乱的巷战中作用也不大。”姜岳升一边看着组长那边,一边说。“升级电池其实性质也跟加强火力差不多,都需要大幅度提高成本,但是效果会很有限。”
听姜岳升这么一一点评完,大家都把目光同时投向了他。
大家好像在说,这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毛头小子?
一个刚入职没几天的新人,一上来就把大家的意见都否定了。
来来来!说说你有什么高见吧!?
姜岳升略微向前挺了挺腰板,说道:“我觉得这个问题从软件算法的角度去解决,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嗯嗯……”组长点头表示支持。
“我的思路是利用软件来提高识别度,这样就可以把成本控制住。”姜岳升看着组长说。
“嗯嗯……”组长继续点头。
姜岳升继续说道:“为什么我们人类就可以不假思索地轻易地识别守方机器人的伪装呢?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人类有审美能力,守方机器人伪装的建筑物很粗糙,在我们看来很不协调,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些不和谐的东西,肯定就是假的,对吧?”
听到姜岳升谈起了审美能力,大家都被惊呆了。心想,这都是什么奇谈怪论?
姜岳升没有理会大家诧异的眼神,接着说道:“而我们的这种机器人算法很简单,只会简单的建模和比较。把粗糙的视觉场景拿来与建模对比,结果近似的,它就认为这是与模型一类的物体,于是便做出了误判。主要是因为它只有对物体轮廓的比较能力,并没有基于审美的判断能力。”
有两个女同事听到这里,已经忍不住,捂着嘴笑了。
但是姜岳升并没有理会她们,继续道:“如果是在野外的丛林里,有一台机器人涂上绿色作为伪装,我们人类大概率识别不出来。这就说明,我们肉眼的识别能力,并不比这种机器人强太多。其实,我们的审美能力在识别人造的东西上,表现得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