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院长带着力亚尔研究院的研究员经过研究,发现这些海虫子机器人的通讯机制和工作机制,有点像蚂蚁群或者蜂群。
它们彼此就近用低频、低功率的声纳联络,所以只需要用很微弱的信号,就能实现彼此联络,而且还不怕外界干扰。
这样,一万多只就会彼此联络形成一个巨大的联络网。
它们的工作内容比较简单,是提前设定好的。
所以在工作时,它们并不需要外界信号传递指令,而是以集群的方式独立工作。
这就是刘科长在之前无法找到操纵它们工作的信号源的原因。
这样的机器人的每一个个体并不具备复杂的能力,只会按照预设,傻乎乎地啃食泡沫材料,所以制造成本也很低。
但是由于它们数量巨大,所以破坏力很强,也很难防御。
姜岳升猜测,敌人可能用伪装的货船把这些机器人虫子运送到浮岛附近,然后投放出来。
为了防备敌人再一次用这种海虫子机器人集群来袭击浮岛,姜岳升决定用三层纤维网把整个浮岛底部包围起来,并且启动了被损坏浮岛的修复工程。
姜岳升认为,这次海虫子事件,大概率是那些南迁的敌人干的,可是现在敌人已经南迁了,没必要像以前一样以牙还牙地报复他们了。
再说,就算去报复,也未必能打赢人家。
不过敌人研究的这种像蚂蚁群一样的集群攻击方式,倒是挺值得借鉴的。其实制造机器人战士不一定非要追求高智能,能以最低的成本达到目的,才是王道。
姜岳升决定让研究院也开始研究这种机器人集群技术。
经过讨论,研究院决定调集专人成立集群科,就从仿真鱼潜航器的集群开始下手。
集群的优势就是数量多,并不需要每一个成员有很高的智能,要的是步调一致、群狼战术。
因此,集群科决定,对原有的仿真鱼潜航器进行结构简化、系统简化和小型化的改进。
他们最终把原来的仿真鱼潜航器从五米缩减到只有一米五长。采用最廉价的低功率低频声纳通讯。
由于通讯的功率很低,敌人的声纳很难探测到。
这天,姜岳升正在实验室观看集群科的实验,后勤部的赵部长来找他。
“姜总,我们的浮岛好像下沉的五厘米,不知道为什么?”
“啊?”姜岳升感到很诧异,有一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感觉。
“怎么看出来的?”他又想起了上一次海虫子机器人给他们造成的危机,神经立刻绷紧了起来。
“我们在浮岛上有六个通到海底的竖井,工人会定期到竖井下面检查,他们发现现在海水的水位在井壁上留下的浸泡痕迹,比以前高了大约五厘米,而且六个井都是如此,这说明整个平台普遍下降了五厘米。”
“哦?我去看看!”
姜岳升有些半信半疑,于是决定亲自去看看。
跟着赵部长来到最近的一个竖井,他亲自攀着梯子爬到了竖井底下,确实看到了海水在井壁上留下的浸泡痕迹提升了。
姜岳升深知,海上的浮岛和陆地的码头不一样,码头的水位会随着潮汐的变化而起落,而海上的浮岛会跟着潮水的起伏而涨落。
因为浮岛底下没有根,与海水的相对位置一般是固定的,如果浮岛下沉了,大概率是因为泡沫漂浮物的浮力下降了。
也可能是泡沫漂浮物变质了或者收缩了,也有可能是被破坏了。
难道又是敌人派机器人集群来袭击了?
“赵部长,让潜水员下水看看!”姜岳升对赵部长命令道。
赵部长立刻安排潜水员下水。
潜水员下去检查了一阵,上来说,没有发现上一次那种海虫子。
“有别的可疑迹象吗?比如泡沫收缩了,或者被腐蚀了。”姜岳升问潜水员。
“没有发现……”潜水员说得有些不自信。
“再下去仔细看看!”姜岳升命令道。
潜水员按照姜岳升的指示又一次钻进水里。
过了一会儿,潜水员上来了。
“姜总,我发现泡沫上好像有一层粘稠的东西,是不是泡沫融化了呀?”
“你用刀挖下来一块,拿上来看看。也说不定是海苔。”姜岳升命令道。
潜水员又一次潜下去,用刀挖了一块泡沫上来。
姜岳升拿着那块泡沫看了看,也没看出有什么问题。
那些粘稠状的东西在海水里很常见,一般是苔藓类的植物,也不能说明什么。
“姜总,要不我让化验科的人用显微镜看看?”赵部长请示道。
“好!”姜岳升伸手把那块泡沫递给了赵部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