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南进攻,在两广的明朝官员瞿式耜等在肇庆拥立桂王朱由榔即位,史称永历帝。
由于桂王政权内部的不团结,过了两年,瞿式耜也在桂林城被清兵攻陷后就义。在桂王政权面临覆灭的时刻,李定国领导的大西农民军,担负起抗清的重任,在西南一带又继续战斗了十多年。
李定国是张献忠手下勇将,又是他的义子,最大的是孙可望,李定国是老二。张献忠牺牲以后,留下起义军由孙可望、李定国率领,南下贵州、云南。他们和永历帝建联合抗清。
1652年,李定国出兵八万攻湖南,继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
清廷派亲王尼堪十万大军驰援。李定国退守衡州。清军尼堪率军尾追,李定国设伏将清军团团包围,四面猛攻,清军大溃,尼堪被阵斩,全军覆没。
李定国取得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但是孙可望野心勃勃,想逼迫永历帝让位,与李定国一战大败就逃到长沙向清军投降。
1658年,清兵由降将吴三桂、洪承畴等率领,分三路进攻云南、贵州。李定国大败。永历帝逃往缅甸。
1661年,吴三桂带领十万清兵开进缅甸,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并勒死。最后一个南明政权到这时候彻底灭亡。
李定国闻讯,悲愤成疾,在西南边陲坚持抗清斗争17年的李定国于1662年病逝。
《143》
由
143千年一帝----【】康熙大帝平定三藩
南明最后一个政权灭亡的那年,顺治帝已经病死(有传言是出家去了),他的儿子玄烨即位,这就是康熙帝。
康熙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八岁。按照顺治帝的遗诏,由四个顾命大臣辅政。其中一个叫鳌拜,仗着自己掌握兵权,又欺负康熙帝年幼,独断专横。
康熙帝满十四岁开始亲自执政。这时候,另一个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和鳌拜发生争执。鳌拜怀恨在心,诬告苏克萨哈犯了大罪,把苏克萨哈处死。
打那以后,康熙帝决心除掉鳌拜。他物色了一批十几岁的贵族子弟担任侍卫,康熙帝把他们留在身边,天天练摔跤。
有一天,鳌拜接到康熙帝命令进宫。鳌拜刚进内宫,就被一群少年给擒拿了。金庸小说把这件事写成了韦小宝的功劳。
康熙帝用计除掉了鳌拜后。但是南方有三个藩王却叫康熙帝十分担心。
这三个藩王本来是投降清朝的明军将领,因为他们帮助清朝消灭南明,镇压农民军功,封吴三桂为平西王,驻防云南、贵州:尚可喜为平南王,驻防广东;耿仲明为靖南王,驻防福建,合起来叫做“三藩”。
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吴三桂在西南一带势力大,一直打到湖南。他又派人跟广东的尚之信和福建的耿精忠联系,约他们一起叛变。这两个藩王有吴三桂撑腰,也反了。历史上把这件事称做“三藩之乱”。
康熙帝调兵遣将,集中兵力讨伐吴二桂。尚之信、耿精忠一看形势对吴三桂不利,又投降了。
经过八年战争,吴三桂最后病死。
1681年,清军分三路攻进云南昆明,吴三桂的孙子吴世藩自杀。清军最后平定了叛乱势力,统一了南方。
但是,正在朝廷庆祝平定叛乱胜利的时候,在我国东北边境又传来沙皇俄国侵犯边境的消息。
1681年,郑成功之子郑经去世,台湾内部发生政变,年仅十二岁的郑克塽继任延平王位,大权实际上为冯锡范、刘国轩掌握。
1683年,康熙以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出兵攻台,在澎湖大败刘国轩所率领的郑氏海军,随后明郑纳土归降。
后挫败沙俄侵略军,签订《尼布楚条约》,确保中国对黑龙江流域的主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
但是康熙帝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晚年发生九子夺嫡事件。
《144》
由
14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自从平定三藩之乱以后,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稳定下来了。但是,还有一点叫康熙帝不大放心,这就是怕有些明朝留下来的文人心里不服。于是,他采用一个办法开“博学鸿词科”,命令各地官员和朝廷大臣,把有学问的文人推荐给朝廷当官。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他们是明朝的臣民,到清朝做官是丧失气节的事,不肯应召。其中有一个是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
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人,出身江南大族。顾炎武从小喜欢读《资治通鉴》、《史记》和孙吴兵法等书,十分关心时事。后来参加科举,没有考中,就干脆下决心放弃科举,通读历代历史典籍,研究全国各地的地方志和历代名人奏章,开始编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