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1清 (3/8)

一本重要的历史地理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

正当他用心治学的时候,明朝灭亡,清兵南下,江南各地人民都组织抗清斗争,顾炎武和他的两位好友也参加了保卫昆山的战斗。昆山军民跟清军激战二十一天后,因为兵力悬殊,终于失败。顾炎武隐姓改名,在长江南北一带奔走,想组织一支抗清义军,但毕竟势孤力单,没能成功。

后期,拒绝朝廷征辟,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朴学风气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开山始祖”。

1682年,顾炎武去世。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日知录》这书被公认为极有学术价值的著作。在《日知录》里,他写下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

跟顾炎武同时代的思想家,还有王夫之、黄宗羲,都是参加过抗清斗争,始终不愿应召到清朝做官的。他们在学术上都有很大成就,历史上把他们合称为清初三先生。

《145》

145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乾隆文字狱

清朝统治者对明朝留下来的文人,一面采取招抚办法。一面采取了严厉的镇压手段。就在康熙帝即位的第二年,有官员告发,浙江湖州有个文人庄廷鑨,私自编辑《明史》,里面有攻击清朝统治者的语句。这时候,庄廷鑨已死去,朝廷下令,把庄廷鑨开棺戳尸,他的儿子和写序言的、卖书的、刻字的、印刷的和当地官吏,被处死的处死,充军的充军。这个案件,一共株连到七十多人。

因为这些案件完全是由写文章引起的,就管它叫“文字狱”。

文字狱最出名的是吕留良事件。吕留良也是一个著名学者。明朝灭亡以后,他参加反清斗争没有成功,就在家里收学生教书。有人推荐他博学鸿词,他坚决拒绝了。后来他躲在寺院里著书立说。书里面有反对清朝统治的内容。

有个湖南人曾静,偶然见到吕留良的文章,对吕留良的学问十分敬佩,就派学生张熙,

前往浙江吕家求书,吕毅中将其父吕留良遗书全部交与张熙。后张熙受曾静所使投书川陕总督岳钟琪,力劝钟琪反清。

同时,雍正大兴文字狱,将吕留良的全部遗著焚毁,吕留良虽死,俱戮尸枭示,孙辈发往宁古塔为奴。

1735年,乾隆即位,终以“泄臣民公愤”为由,将曾静、张熙处死。乾隆时期文字狱之多,大大超过了康熙、雍正两朝。

不少文字狱,完全是牵强附会,挑剔文字过错,甚至为了一句诗、一个字也惹出大祸。有一次,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帝见了,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一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两句诗:“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挑剔说这“清风”就是指清朝,这一来,徐骏犯了诽谤朝廷的罪,把性命也送掉了。

清王朝统一后,经过康熙、雍正两朝,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到雍正帝儿子乾隆帝在位的时候,国力强盛。

1757年,准噶尔贵族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进攻伊犁,平定了大小和卓木的叛乱。

1773年,乾隆帝下令开设四库全书馆。派了皇六子永瑢.和珅担任总裁,担任编纂官的都是当时一些有名的学者,像戴震、姚鼐、纪昀等人。

乾隆帝下令全国搜集各种图书上缴,让四库全书馆的编纂官员对图书认真检查。凡是有对清统治者不利字句的,一概销毁。

据不完全统计,在编《四库全书》的同时,被查禁烧毁的图书也有三千种之多。

这部规模巨大的《四库全书》1782年正式完成,共收图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

这对后代人研究我国古代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毕竟是一项重大的珍贵的贡献。

《146》

146《红楼梦》---【】曹雪芹

乾隆帝连年用兵,军费花费很大;他又六次巡游江南,搞得十分铺张浪费。加上下面的官吏贪污浪费成风,弄得国家渐渐地衰弱下来。

就在这个时期,在京城流传着一本小说,叫《红楼梦》。写书的作者叫曹雪芹。

曹雪芹原来是一个贵族家庭的子弟。他的曾祖曹玺曾经得到康熙帝的宠信,被派到南方当江宁织造。江宁是南方富裕的地方,织造是专替皇族办服装的,是个攒钱的差使。曹玺死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父亲曹梗接替了这个差使,一家三代前后做了六七十年织造官,家产丰富。

雍正帝即位后,因为皇室内部的纠纷,牵连到曹家,雍正帝下令查抄了曹家。那时候,曹雪芹是个十岁的孩子,看到家庭遭到这样大的灾难,幼小的心灵受到很大打击。

父亲丢了官,在江宁呆不下去,只好回到BJ老家,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