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9章 番麦/好话 (1/2)

“这位学士,您一看便知是博学之士,想必也知晓这是靖安侯府的产业。这些庄稼,正是我们世子和世子夫人亲手播种。”

皇帝含笑施礼,“老丈,在下路过此地,生平未见如此奇异的庄稼,故而驻足一观。敢问老丈,这作物究竟有何独特之处?”

柳老汉见这位学士态度谦和,顿时放下心来,对于种田之道,他可是自信满满。

这位老汉并非寻常人,谈及农事,他口若悬河,言辞犀利。

“我家的世子播种之时,我有幸在旁侍奉,那种子金黄璀璨,一粒的大小抵得上两粒普通小麦。”

“当时我家主人也不知这作物名为何物,我家老夫人便随口起了个名,既然是从番邦引进的种子,就暂且称之为番麦。”

皇帝闻言,微微一笑,“老夫人所取之名颇为贴切。却是不知这番麦的产量如何?”

柳老汉语气激昂地回应:“那位外商夸夸其谈,为了哄抬价格,竟然敢宣称亩产高达五百斤。”

“老朽耕作数十载,却未曾目睹过如此丰产的庄稼。虽然我心中存疑,但仍旧渴望探明真相。”

圣上闻言,深以为然,“别说老丈你心中痒痒,即便是孤,也对此感到好奇。”

“靖安侯府的世子我倒是见识过,他英俊潇洒,才情出众,若说他吟诗作赋,我信之不疑;但说他精通农事,我却是难以置信。”

柳老汉一生诚实守信,绝不虚言,听到有人质疑他的话,立刻急得脸红脖子粗。

“不但我家世子精通耕作,连我家世子夫人也深谙农事!”

“我家世子夫人常说,百姓有田可耕,有粮可食,便是人间好时光。”

“她还强调,农耕乃是国家根本,世间再无事宜比农事更为重要。”

“得知农事多靠口头传授,并无专门的农书,我家世子夫人便提议,让世子将老朽的耕作经验集结成书。”

闻言,圣上面露惊异之色。

世间虽有许多经史子集和绘卷,但真正著名的农书却寥寥无几。

即便有,也未能广泛流传,农人大多不识字,只能依靠口耳相传。

“你家世子和世子夫人真是用心良苦。若真有农书问世,老丈你也能名垂千古。”

柳老汉开怀大笑,露出缺失的门牙,“我家世子宅心仁厚,也如此说道,因此老朽对田间的庄稼更加上心。若一天不巡视八次田地,我夜里便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圣上听着柳老汉由衷的笑容,对沈钧钰的印象愈发良好。

在整个京城中,有几个世家子弟会关心农事?有几个愿意亲自动手耕作?

他们大多养尊处优,不识五谷,沉迷于酒色。

这些人在朝堂之上,还能凭借祖荫逍遥快活,甚至身居高位。

若朝堂之上尽是这类人,还谈何国家社稷?

“那么,在下提前祝贺老丈了。”圣上笑容和蔼,语气愈发温和。

刚才老丈提到的,世子夫人认为农事最为重要,确实所言非虚。

这位晏菡茱,也确实不凡。

难怪她能与沈钧钰一同深耕农事!

沈钧钰与晏菡茱漫步在田间小径上,发现周围多了不少陌生的面孔,不禁感到困惑。

靖安侯府的侍卫们如同铁壁般严阵以待,忠诚地守护着他们的主子。

“世子,这些人究竟是谁啊?”晏菡茱微微一愣,脸上露出困惑之色。

沈钧钰同样满脸迷茫,他踮起脚尖,试图窥探远方,“糟糕,番麦地头聚集了大量人群,难道又是纪家那些人搞的鬼?”

话音未落,晏菡茱已提起裙摆,如风一般冲了出去,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若真是纪家所为,她晏菡茱定要上门讨个公道,让晏芙蕖尝尝苦果。

“这……”沈钧钰无奈地摇了摇头,露出一丝苦笑,急忙追了上去,“菡茱,你慢点,就算纪家不怀好意,你也无需亲自出马,若有个闪失,如何是好?”

沈钧钰迈开长腿,全力追赶,却竟然难以追上晏菡茱。

晏菡茱轻盈地跃动,裙摆随风飘扬,正准备质问之际,却发现柳老汉笑得合不拢嘴,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惊异。

“柳老伯,什么事情让您如此开心?”晏菡茱只能看到那些人的背影,尚未目睹他们的真容。

柳老汉笑眯眯地回答:“回,世子夫人。这位过路的先生从未见过番麦,老汉正给他讲述番麦的故事呢。”

那些侍卫因晏菡茱的举动,一个个如临大敌,严阵以待。

这时,赢公公转过身来。

晏菡茱一见他那面白无须的面容,立刻认出这是皇帝身边的内侍赢朔。

然而,她尚未有机会与赢朔见面,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