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出金石之音。
“是!”王力炸雷般应声,黢黑面庞融在夜色里,只有一口白牙在暗处忽闪。他铁钳般的手掌凌空一挥,五个影子便从不同方位窜出。
六盏马灯次第亮起,昏黄的光晕在玻璃罩里瑟瑟发抖。王力将灯芯拧到最大,火苗却像受惊的雀儿缩成一团。暗处传来帆布摩擦的窸窣声,小李被绊得踉跄,怀里的图纸撒了满地。大刘反手拽住他后领,粗糙的指节硌得人脖颈生疼:“小鬼!跟着灯影走。“
帆布展开时带起的气流掀翻了马灯,二十米见方的防水布在朔风里鼓胀如帆。王力单膝跪地,钢钎穿透冻土时溅起的冰碴划破脸颊。赵虎骂咧咧地扑上来压住篷角,却被掀了个跟头。不知是谁的陷进泥淖,拔足时带起“扑哧“水声。
“搭人墙!“王力低吼着以身作桩,六个脊背瞬间铸成铜墙,帆布掠过他们结霜的眉棱,猎猎作响如战旗。小李摸黑扣搭扣的手指冻成青紫,牙关打颤的“咯咯“声混着金属碰撞的清响。突然西北角崩开,支架如银蛇窜向夜空,王大力豹扑过去,小臂被豁开三寸长的血口。
王力攥着血流如注的左臂在夜色去找林悦处理伤口,棉袄袖管已吸饱热血,随步伐甩出细碎的血珠。冷风扑在伤口上,刺痛感顺着神经突触窜向后颈。
风依旧在四周呼啸,可帐篷内却渐渐有了一丝暖意。张志成看着眼前的帐篷,心中暗自松了口气,他转头看向林师长,说道:“师长,您和文工团的同志们先在这帐篷里休息吧。这条件简陋,还请大家多担待。“
林师长拍了拍张志成的肩膀,爽朗地笑道:“咱们在这戈壁滩上,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足够了,大家都不是娇贵的人,能克服。“文工团的团员们也纷纷表示不介意,苏秀华更是笑着说:“张工,这可比我们之前在野外演出的时候好多了。“
另一边苏秀华看到帐篷搭好,转而又看向张志成,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张工,你瞧这事儿多巧,刚才聊一半。趁着大伙安置的功夫,你再跟我讲讲呗,肯定还有好多感人故事没说呢。“
张志成微微颔首,目光缓缓变得深沉,沉默片刻后,声音略带沙哑地开口:“苏团长,有个人,我一直想找机会跟你讲讲,是我们之前的队长……“
隔日上午,林师长已经离开了,但文工团的同志们还没走,听林师长马上大部队就要抵达营地,开工建设,他们打算再多留些时日,继续收集素材,让编排的节目更鲜活、更出彩。
三日后,以农一师直属工程队为主,附近胜利七场、胜利三场、胜利五场各抽调了一部分职工,加上塔河营地原有的人马,三方汇聚,此次总干渠工程的全部人员集结完毕。
工程队方面是由张志成他们的老熟人,郑指导员带队。其他三个场也进行了合并,由距离塔河营地最近的胜利七场统一协调,胡副场长担任了领队。
营地里热闹非凡,新来的职工们带着工具和行李,陆续抵达。张志成和王力忙着安排人员,确保每个人都能找到临时的落脚点。但随着人数的增加,居住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当天晚上,孙专员、张志成、王力,以及新来的两位领队郑指导员和胡副场长一起坐在帐篷里开会。
孙专员首先开口:“同志们,这次工程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我们不仅要完成总干渠的建设,还要确保每一位同志的安全和基本生活条件。现在,我们面临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居住问题。“
张志成接过话头:“是啊,现在营地里已经搭满了帐篷,新来的同志们都挤在一起,条件非常艰苦。而且,这里距离河岸不远,地下水丰富,挖地窝子也不现实,渗水问题严重,根本不能住人。“
胡副场长皱着眉头说:“我们胜利七场那边的地窝子条件也不好,但好歹能遮风挡雨。这里的情况确实棘手,我们得想个办法。“
郑指导员点了点头:“我同意。我们不能让同志们在这样的条件下工作,那会影响士气和工作效率。我们得尽快找到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张志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道:“对了,前段时间去师部,在招待所听一个北疆来的同志说,他们那边开荒,因为苇湖多,芦苇资源丰富,所以夏天就用芦苇搭棚子住。咱们能不能像他们那样?这儿不远有个野湖,芦苇不少,附近还有大片的胡杨林,可以就地取材!“
“咱们这还有河滩上的黏土,我们就把这两样混合,用红柳条、苇子当作'筋骨',黏土当作'皮肉',不就建成了简易的住所?虽然没那么结实,但也能遮风挡雨。“
张志成的提议便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大家迅速行动起来,分成了几组。
野湖像是一块巨大的翡翠,就那么安安静静地嵌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湖边的芦苇密密麻麻,在风里晃来晃去,发出沙沙的声响,好像在哼着一首只有它们自己才懂的歌。苏秀华走进了割芦苇的队伍里,她穿着一身朴素的工装,头发整整齐齐地束在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