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村的路上,王一腾琢磨着这事。
要是能挖点药材,倒是个新出路。
"大腾哥,"张小虎问,"咱真要改行采药?"
"不是改行,是两条腿走路。打猎采药,都干。"
第二天,他找到张大爷,把这事一说。
"好啊!"张大爷眼睛发亮,"老孙头我认识,那是个老把式。解放前就给地主老爷看病的。"
"张大爷,您也认识药材?"
"那是,"张大爷得意地说,"我年轻时就跟他学过。那会儿,医院根本看不上病,只能靠草药。"
"那您教教我呗?"
"行啊,"张大爷说,"不过得先认识药,免得挖错了。挖错了可是要命的。"
就这样,王一腾又多了一门手艺。
每天跟着张大爷在山上转悠,认各种草药。
"这是天麻,"张大爷指着一株小草说,"城里人都喜欢,说是补脑子的。"
"那个是杜仲,"又指着一棵树,"树皮能做药。那年头,砍这个的人能打起来。"
王一腾都记在一个破笔记本上。
本子是用供销社的作业本改的,密密麻麻写了好几页。
这天,老周来收兔子。
"周哥,"王一腾把他拉到一边,"我跟您说个事儿。"
"什么事?神神秘秘的。"
王一腾把药材的事说了。
"好啊!"老周眼睛一亮,"这买卖有意思。这年头,医院都缺药,上面也提倡中医中药了。"
"您觉得能行?"
"怎么不行,"老周说,"我认识县医院的采购主任,就爱喝中药。"
"那销路..."
"包在我身上,"老周说,"不过这事得慢慢来,别声张。你也知道,这年头,干啥都得低调。"
王一腾点点头。
又学了门手艺。
"好叫你知道,"老周压低声音,"省城那边的医院,都缺中药材。这买卖,大有可为!"
第二天,王一腾就去找孙大爷。
一进院子,就闻到药材的香味。
"你小子总算来了,"孙大爷高兴地说,"我这正要找你呢!"
"啥事?"
"前几天你看见的那个人参,“孙大爷神秘兮兮地说,”我让老伙计去看了,是好东西!"
"真的?"
"可不是,"孙大爷说,”这山里肯定还有,就是得找。你小子脚程快,正合适。"
王一腾心里一热。
要是能找到人参,那可就发了!
"孙大爷,您得帮我啊!"
"放心,"孙大爷说,”我把老底都教给你。这手艺不能断送了。"
从那天起,王一腾上山打猎,顺便找药材。
渐渐地,他发现这后山真是个宝地。
光值钱的药材就找到好几种。
"大腾哥,"有一天张小虎问他,”这药材能卖多少钱?"
"得看品种,“王一腾说,”人参最值钱,能顶半年工分呢!"
"那咱们发财了啊!"
"瞎说啥呢,“王一腾压低声音,"这叫为人民服务,懂不懂?"
张小虎连连点头。
这天,老周带着个人来找王一腾。
"这是县医院的李主任,“老周介绍道,”专门管药材的。"
李主任五十来岁,穿着一身的确良中山装。
戴着副眼镜,一看就是干部。
"小王啊,"他笑眯眯地说,"听说你在后山找到不少好东西?"
王一腾心里一惊。
这消息传得够快的。
"也就是些普通药材。"他含糊地说。
"别谦虚,"李主任说,"孙老给我看了,都是好东西。这样,你要是能保证供应,我包销。"
王一腾心里一动。
"李主任,这不犯忌讳吧?"
"没事,"李主任说,”这是响应号召,支援医疗事业。"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
"那价钱..."
"放心,"李主任说,”按市价收,童叟无欺。"
"对了,"老周插嘴,”这事儿得给村里报备一下,就说是社队企业的副业。"
王一腾点点头。
这年头,啥事都得给自己戴顶红帽子。
看来这山里,还真是藏着活财神呢!
送走李主任,王一腾心里七上八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