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张大爷,"王一腾愁眉苦脸,"可死了两只了。"
"让我看看。"
张大爷从衣兜里掏出一副老花镜,仔细查看剩下的兔子。
那老花镜是用铁丝捆的,镜片还有道裂纹。
"这是野兔吧?"
"是啊。"
"难怪,"张大爷点点头,”野兔不比家兔,得慢慢驯。"
"那该咋办?"
"你这喂的啥?"
"青草呗,就山上的狗尾巴草。"
"不对,"张大爷摇头,”野兔刚抓来,得喂嫩草,最好是米汤泡的。"
"还能这样?"
"那是,"张大爷说,"我年轻时跟老山医学过,专门研究过野物。那会儿医生都得会这个,要不山里的社员看不起病。"
王一腾眼前一亮。
这可是个宝贝!
"张大爷,您得教教我啊!"
"行啊,“张大爷慈祥地笑,牙齿掉了好几颗,”反正我这老骨头也是闲着,整天看《人民日报》也没意思。"
从那天起,王一腾就跟着张大爷学养兔。
张大爷教他用草药给兔子洗澡,预防跳蚤。
那些草药都是山里采的,据说还是解放前的偏方。
教他分辨公母,挑选种兔。
连兔子耳朵的形状都能看出它的脾气秉性。
教他给兔子配药,防止生病。
光草药方子就抄了一本小册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兔子渐渐适应了笼养。
一个月后,母兔生了崽。
"好啊!"张大爷高兴地抖着手,"这说明它们认窝了,以后准能发家致富!"
一说完他赶紧捂住嘴:"现在不行说这个。"
王一腾也乐坏了。
第一批小兔子七个,都活蹦乱跳的。
"张大爷,您这手艺真绝了!"
"这算啥,"张大爷摆摆手,”等它们大点,我教你配草药,让兔子长得快。解放前,山里人就是这么养的。"
王一腾连连点头。
有了张大爷指点,养兔子的事总算有了眉目。
这天,老周来看兔子。
穿着件"的确良"中山装,骑着辆"凤凰"牌自行车。
"不错啊,"老周围着笼子转悠,”这么快就繁殖了。听说你找了个老中医帮忙?"
"是张大爷帮忙,“王一腾说,”要不真搞不定。"
"老中医有一套,“老周笑道,”这样,等小兔子断奶,我全收了。"
"价钱..."
"放心,按市价算,一只六块。不过得多养点,省城那边要贵得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