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这是让本公去帮国师坐镇啊。”
李文忠心头产生一丝明悟。
骁勇之将嘛,往往都有一个毛病——犟。
莽夫嘛。
有时候光讲理是和他讲不通的。
皇帝的意思很明显,怕到了草原上那种广阔无垠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傅友德不能彻底服从国师命令。
或者是阳奉阴违。
要是遇到这种情况,那怕是要出事。
所以,才有了这一出。
还让自己主动跳了出来。
不过好在李文忠心里没有丝毫大材小用的芥蒂。
能捞得着差事吃口肉就不错了,还想什么山珍海味?
他这人就一个好处,知足。
于是,李文忠大声表忠心道。
“臣不委屈。”
“能随国师远征漠北,臣心甘情愿。”
“臣知道,皇上心中一直有块大心病,那就是漠北的元人。”
“此番出塞,臣一定听从国师指挥,定要一战功成,彻底解决元人之患,为皇上除了这块大心病。”
对于李文忠的表现,朱元璋很是满意,笑着应允道。
“既然你觉得合适,那此次三千精骑就交由你统帅。”
而后。
朱元璋看向还是半跪在地,以军礼请战的傅友德,肃然道。
“颍川侯。”
傅友德精神一振,大声应道。
“臣在。”
“你于骑兵一道甚是精通。”
“朕记得上次北征,你率领不过五千精骑,却打得漠南和甘陇一带的元人望风而逃。”
“实是骁勇无比。”
“这一次,你可愿为副将?”
不过三千人的精骑,统帅竟是曹国公李文忠。
那他还有什么不满的。
没看到周围那帮同袍们的羡慕目光吗?
还真是手快有,手慢无。
这一刻,傅友德心中无比庆幸。
“臣愿往!”
朱元璋颔首。
...
一番调度,朱元璋算是帮朱瑜把需要的人马将领都给安排好了。
见此,朱瑜也有自己的事要做,便告辞道。
“皇上,小道在出征前,还有些事需要处理一下。”
“不知可否给小道一天时间?”
“魏国公他们可以先行出发,小道可以赶上的。”
朱元璋言简意赅。
“准!”
朱瑜不再多说,拱手拜下。
“谢皇上。”
“小道告退。”
朱元璋摆手赶人。
朱瑜转身离去。
......
玄妙观内。
急匆匆赶回的朱瑜还没来得及喝点茶水润喉,就再次伏案工作。
时间不等人。
他手头的大事并非只有解决元人之患这一件事。
漠北之地遥远,他也不知道他这一次要花费多长时间。
但很多事情,最好是齐头并进,却是不能耽搁的。
所以,只能先辛苦一下了。
“这几个擅长算学,可以让他们组个数学小组。”
“还有这个,对《墨经》、《考工记》、《论衡》都很精通?物理方面也稳了。”
“这个喜欢搞冶铁?想锻造出神兵?有前途,冶金就是你了。”
“嚯,人才多啊,《水经注》这些偏门的水文都有人喜欢?地理方面也可以发展一下。”
“......”
朱瑜一一甄选,神情认真。
他的思路很清晰。
要想大明国运昌盛,那就离不开发展生产力。
说到底。
如果连百姓吃饱穿暖都不能保证,那还谈什么昌盛。
所以,还是得搞比农业文明更为先进的工业文明。
但问题是,工业文明他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各方面各学科思维和认知在经过一定发展进步之后才能达到。
举个例子——蒸汽机。
这玩意算是工业文明的标志物。
看着简单,其实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等等一系列基础学科。
因为你想造它,就得有材料。
不合格材料铸造的铁炉子可是会炸炉的。
这方面冶金和制造材料,就离不开化学和物理。
而各种尺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