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既下达此令,自然有万全之策。朕岂会不知铁矿开采的巨大风险?”
“朕早已已命专人研究安全开采之法,定能保障百姓安全,让铁矿为大明所用,为江山社稷造福。朕所谋者,乃大明的千秋万代,岂是汝所能轻易看透?”
朱橚淡淡开口,希望大臣们能够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听到朱橚这么说,刘伯温心中一惊,下意识地赶忙跪地,身体微微颤抖,与他之前据理力争的强硬姿态形成了鲜明变化。
他意识到自己可能误解了朱橚的意图,心中感到十分愧疚。
“陛下圣明,老臣愚钝,未能领会陛下深意,还望陛下恕罪。”刘伯温诚恳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自责和悔恨。他表示愿意全力支持朱橚的决策,为大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朱橚看着跪地的刘伯温,神色缓和了一些。
“伯温,起来吧。朕知你一心为大明着想,并无责怪之意。此事关系重大,朕自会谨慎行事。”朱橚的语气变得温和起来,他理解刘伯温的担忧,也希望能够得到大臣们的支持和信任。
刘伯温缓缓起身,心中的担忧虽未完全消除,但对朱橚的决策有了更多的理解。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协助徐先生,确保铁矿开采一事能够顺利进行。
朝堂上的气氛逐渐缓和,大臣们也开始讨论起具体的实施细节。他们提出了各种建议和想法,为大明的未来出谋划策。
奉天殿内,龙涎香的袅袅烟雾,如灵动的轻纱,在殿中悠悠飘荡。
这香气,乃是海外番邦进贡的珍稀之物,向来只在重大朝会时才会点燃,为这座象征着大明最高权力的宫殿,增添了几分神秘而庄重的氛围。
日光透过精美的雕花窗棂,洒落在金砖铺就的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光影,与烟雾交织在一起,如梦似幻。
“微臣适才言语莽撞,冒犯天威,恳请陛下恕罪。”刘伯温声音微微颤抖,带着难以掩饰的惶恐。
他深知,自己方才对朱橚决策的质疑,已触碰到新君的底线。
此刻,他的额头紧贴着冰冷的地面,大气都不敢出,浑身微微颤抖。
然而,即便心中满是不安,他也并不后悔。
今日早朝伊始,朱橚便着重强调臣子需坚决执行政令,不可随意质疑。
但事关天下百姓的生死存亡与大明江山的稳固根基,他身为内阁大学士,肩负着辅佐君王、造福百姓的重任,又怎能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盲目奉命行事?
朱橚的目光如利剑般扫向刘伯温,随后微微抬手,摆了摆,语气虽淡,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伯温,平身吧。朕知道你一心为了大明江山,往后说话注意分寸便是。朕所做的每一个决策,皆是为了江山社稷的长远发展,为了我大明的千秋万代。”
“谢陛下宽宏大量!”刘伯温如获大赦,紧绷的神经瞬间放松。他直起身子,退回自己的位置,脚步还有些虚浮。
回到原位后,他暗自告诫自己,这位新君的行事风格与老朱截然不同,往后在朝堂之上发言,必须慎之又慎,每一个字都要在舌尖上反复掂量,绝不能再轻易触怒龙颜。
“此事暂且放下,接下来还有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需要刘卿家你来牵头负责。”朱橚重新坐正,将身上玄色长袍褶皱轻轻抚平,目光再次落在刘伯温身上,眼神中满是期许,“朕已下定决心,要全面清查天下田亩,详细统计全国户籍。”
此言一出,整个奉天殿仿佛被一层寒霜笼罩,瞬间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众人皆是倒吸一口凉气,这声音虽轻,却在安静的朝堂上格外清晰。
大臣们心中各自盘算,有的暗自思忖:“这可是一项惊天动地的大工程啊,其中涉及淮西勋贵、地方豪族、江南士绅等各方利益,错综复杂,盘根错节。一旦推行,必然会在朝堂上下、天下各地掀起惊涛骇浪,其难度和复杂性,远比之前讨论的铁矿开采之事要棘手得多。”
有的则面露担忧之色,眉头紧紧皱成一个“川”字,心中忧虑道:“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简直难以估量。朝廷现有的人力物力,真的能够支撑得住吗?与以往那些小范围推行的政令相比,这次的难度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刘伯温的眉头瞬间拧成死结,眼中闪过深深的忧虑。
他在朝堂历经风雨多年,自然深知这两项任务的艰巨程度超乎想象。
他微微抬起头,目光小心翼翼地看向朱橚,嘴唇微微颤动,似有千言万语想要说出口,可话到嘴边,却又犹豫起来。
此刻的他,与先前直言进谏时的果敢模样判若两人,仿佛变成了一个谨小慎微的老者。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