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9章 泾水大决秦人勇,轻兵死难志犹坚 (1/2)

下邽轻兵们挥汗如雨,加紧赶工,铁锹翻飞,泥土飞溅。

他们挑灯夜战,仿佛不知疲倦,只想尽快完成秦王的嘱托。

忽然,一个低沉的声音响起:“慢着!”众人愕然抬头,只见李斯快步走来,眉头紧锁。

他环视众人,高声道:“诸位壮士,治水固然重要,但也要注意身体!如此拼命,恐有损健康,长此以往,如何支撑?”

一位领头的司马上前一步,抱拳道:“李长史,我等深知治水之重,不敢懈怠。况且,秦王就在瓠口行营,我等更应加倍努力,早日完成任务,以报君恩!”

李斯沉吟片刻,道:“尔等忠君爱国之心,本官明白。但治水非一日之功,须得细水长流。传令下去,每人每日劳作不得超过八个时辰,夜间必须休息,违令者,严惩不贷!”

“诺!”司马领命而去。

李斯又召集十名司马,组成巡视马队,四处高呼:“劳逸结合,方能持久!切勿蛮干,以免伤身!”

时间飞逝,转眼已进入第二个月的一旬。

各县决水轻兵,日夜劳作,不敢有丝毫懈怠。

然而,连日来的高强度工作,使得一些体弱的轻兵开始支撑不住。

尽管李斯已经下令节制劳作,但仍有不少人为了赶工期,偷偷加班加点。

是夜,李斯正在灯下批阅文书,忽闻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侍卫匆匆来报:“禀长史,泾水沿岸各县,已累死轻兵一百余人!”

李斯闻言大惊,手中的笔“啪”的一声掉落在案上。

他霍然起身,急声道:“备马!我要立刻前往瓠口行营,面见秦王!”

瓠口行营,灯火通明。李斯快马加鞭,飞奔而至。他来不及喘息,便径直闯入秦王大帐。

“臣李斯,参见陛下!”李斯俯身叩首,语气焦急。

嬴政放下手中的竹简,问道:“李长史深夜来访,有何要事?”

李斯抬起头,面色凝重:“禀陛下,泾水决堤,各县轻兵……累死一百余人!”

嬴政闻言,神情……

嬴政闻言,神情并未有太大波动,只是淡淡说道:“泾水决堤,事关国本,轻兵死伤,也在预料之中。”李斯闻言,心中一凛,却仍旧坚持道:“陛下,轻兵虽是庶民,却也是我大秦子民。如今泾水决堤,他们为国效力,却累死沙场,臣以为,朝廷应当有所表示,以安抚民心。”

嬴政沉默片刻,目光深邃:“李长史所言,朕亦明白。然则泾水决堤,刻不容缓,如今当务之急,是尽快堵住决口,以免水患蔓延。至于轻兵死伤之事,待水患平息之后,再行论处。”

“陛下圣明。”李斯虽心有不甘,却也知晓轻重缓急,只得躬身应道。

嬴政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泾水下游的几个县城,沉声道:“下邽、频阳两县,如今情况如何?”

李斯上前一步,指着地图上的两处标记,回道:“禀陛下,下邽、频阳两县,位于泾水干渠末端,如今水势汹涌,两县轻兵正昼夜不停地加固堤坝,与洪水决战。”嬴政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传令下去,朕要亲自前往下邽,视察决口情况。”

下邽城外,泾水咆哮,浊浪排空。

数千轻兵挥汗如雨,肩扛手抬,将一块块巨石投入水中,试图堵住决口。

河岸边,旌旗猎猎,嬴政与李斯并肩而立,注视着眼前忙碌的景象。

“陛下,下邽、频阳两县的轻兵,皆是自愿前来治水,其决战之心,令人动容。”李斯指着前方一位满身泥泞的老者,说道:“那位老者,便是下邽县的亭长,他已年过七旬,却仍旧日夜不停地带领轻兵抗洪。”

嬴政的目光落在老者身上,只见他虽已年迈,却依旧精神矍铄,指挥若定。

他微微颔首,沉声道:“秦人,皆有赳赳老秦,共赴国难之心。”

夜幕降临,泾水水势依旧汹涌。

下邽城外的轻兵,点起火把,继续与洪水搏斗。

火光映照着他们疲惫却坚毅的面庞,仿佛一尊尊不屈的雕像。

嬴政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

他转头看向李斯,沉声道:“李长史,朕欲……”

嬴政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他转头看向李斯,沉声道:“李长史,朕欲前往渭北轻兵营看看。”

渭北轻兵营负责开凿山石渠道,引泾水入渭,以减轻下游压力。

然而,由于山石坚硬,进展缓慢。

无奈之下,毕元搜罗民间老石工,虚心求教,竟意外寻得一位精通石性的老者。

老者指点后,石匠们换了工具,调整了开凿方法,进展一日千里,竟比原计划提前三日完工。

郑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