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了西域的危机后,周民意识到,要想让“味香居”在西域长久稳定地发展,必须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促进文化的交融。
周民开始深入了解西域的风俗习惯、饮食文化和艺术特色。他发现西域的音乐、舞蹈和绘画都极具特色,与大唐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
于是,他决定将西域的文化元素融入到“味香居”的经营中。周民在“味香居”龟兹分店的店内装饰上,增添了许多西域风格的壁画和饰品。
壁画上描绘着西域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和神话传说,饰品则选用了具有西域特色的宝石、丝绸等材质。
同时,他还邀请了当地的音乐家和舞蹈家,在店内进行表演,让顾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能够欣赏到原汁原味的西域艺术。
这一举措吸引了大量的顾客,不仅有当地的居民,还有来自大唐以及其他地区的商人、游客。他们被“味香居”独特的文化氛围所吸引,纷纷前来体验。“味香居”成为了西域文化与大唐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场所。
在饮食方面,周民继续研发融合西域特色的美食。他结合西域丰富的奶制品和香料资源,推出了一系列新的小吃和菜肴。比如,用羊奶制作的奶酪饼,加入多种香料烤制的烤馕包肉,以及具有西域风味的奶茶等。
这些美食既保留了西域的特色口味,又融入了“味香居”的独特制作工艺,深受顾客喜爱。随着“味香居”在西域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周民开始考虑进一步拓展商业版图。
他发现西域的交通要道上,往来的商队众多,这些商队在长途跋涉中,对食物的需求很大。于是,他决定推出适合商队携带的方便食品。
周民与厨师们经过反复试验,制作出了一种类似压缩干粮的食品。这种食品以面粉、坚果、果干为主要原料,经过特殊的烘焙工艺制成,不仅口感香脆,而且易于保存和携带,能够满足商队长途旅行的需求。
为了方便食用,周民还设计了配套的酱料包,商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周民带着这些新研发的方便食品,主动与各个商队联系推广。
他亲自向商队首领展示食品的特点和优势,并邀请他们品尝。商队首领们品尝后,对这种方便食品赞不绝口,纷纷表示愿意购买。
很快,“味香居”的方便食品就在西域的商队中流行开来,成为了他们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食物。随着“味香居”在西域商业拓展的顺利进行,周民的名声在西域也越来越响亮。
他的商业活动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交融,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许多当地的居民看到“味香居”的成功,也纷纷效仿,开始从事与美食相关的生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商业生态。
在这个过程中,周民结识了一位名叫哈立德的西域商人。哈立德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贸易商,他的商队往来于西域各国,对各地的市场情况非常了解。哈立德对周民的商业才华和创新精神十分钦佩,主动提出与周民合作。
哈立德对周民说:“周老板,我觉得我们可以一起合作,将‘味香居’的美食推广到更远的地方。我有广泛的贸易渠道,可以将这些美食卖到西域的各个角落,甚至可以拓展到更远的中亚地区。”
周民听后,心中大喜。他深知哈立德的提议对于“味香居”的发展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两人经过详细的商讨,制定了合作计划。
他们决定在不同的城市设立销售点,根据各地的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的种类和口味。同时,哈立德负责运输和销售,周民则负责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随着合作的展开,“味香居”的美食逐渐在西域各地以及中亚地区崭露头角。周民的商业帝国在不断壮大,他的名字也成为了商业成功的象征。
然而,在这一片繁荣的背后,周民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管理难度也在增加,如何确保各个分店和销售点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一致,成为了周民亟待解决的问题。
周民决定回到长安,与林羽、柳诗瑶等人共同商讨管理方案。他深知,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让“味香居”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
在离开西域之前,周民对张虎和阿依古丽进行了详细的工作安排,让他们继续负责西域的业务,确保一切顺利进行。
周民回到长安后,立刻与林羽、柳诗瑶齐聚一堂,商讨“味香居”的管理大计。
此时的“味香居”,已经在大唐和西域拥有多家分店,业务广泛,人员众多,管理难度大幅提升。林羽率先发言,他铺开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这段时间对“味香居”运营情况的观察与思考。
“目前分店增多,各地情况不同,食材采购、制作工艺以及人员管理都出现了一些差异。比如,有些分店为了降低成本,在食材选择上不够严格;
还有些分店伙计对小吃制作的火候掌握不够精准,影响了口味。”周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