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r/>自己那份简单却真挚的请安,或许真的触动了父皇内心深处的柔软,让这位帝王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也能感受到一丝来自家庭的温暖与慰藉。
念及此刻,朱标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他目光闪烁,静立于群臣之首,那份对宋濂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深知此人乃是国家之瑰宝,不可多得的人才。
时光悄然流逝,转眼间,早朝已过半程,而朱元璋依旧精神矍铄,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将整个奉天殿的每一个角落都尽收眼底。
他细心观察着每一位臣子的表情与举止,自然也未错过朱标眼中那抹不同寻常的振奋之色。
心中暗自欣慰,朱元璋对这位长子愈发满意,不仅因其日益增长的才干,更因那份难能可贵的孝心与识人之明。
于是,他沉声开口,目光锁定在朱标身上,询问其是否有奏议呈上。
此言一出,群臣皆屏息以待,目光纷纷投向朱标。
他迅速出列,恭敬行礼,声音坚定而有力。
“启禀父皇,儿臣的老师学识渊博,才情横溢,实乃我大明不可多得之栋梁。”
“儿臣斗胆,欲向父皇举荐此人教导我大明皇子,以期能为我大明社稷贡献其才学。”
朱元璋闻言,本就愉悦的心情更添几分期待,他微微挑眉,好奇地问道:“哦?此人究竟是谁,竟能让你如此赞不绝口?”
朱标闻言,心中一喜,知道时机已到,遂高声回应:“启禀父皇,此人名叫宋濂,乃当世之大才,学识之深广,品德之高尚,皆为人所敬仰。”
“现下,宋濂正于儿臣府中担任先生之职,虽然年龄已高,但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儿臣深信,若能得父皇赏识,宋先生必将贡献非凡。”
然而,当“宋濂”二字自朱标口中说出之时,朱元璋的眼底却不由自主地闪过一抹复杂之色。
其中既有惊讶,亦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寒意。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