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十六 如鱼得水 (1/1)

“吾曾闻: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随着与陈琦的交谈,齐则远也逐渐放开自我的戒备,越聊越投入。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挥斥方遒,是无数男儿曾经的梦想,齐则远也不例外。

索性,聊嗨了的他,话锋一转,又从季礼国内的形势,聊到了对外的状态。

在他看来,季礼当下的局势,其实并不太好。

尤其是面对外面其他势力的时候,劣势明显。

因为,自古以来,南方与北方的经济实力,其实就不大对等。

一方面,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南北方文明程度的不同。

南方的江南水乡,是无为而治的老子哲学思想主要传播地。

北方的齐鲁大地,则是儒家、法家、兵家学说的发源地。

长期受到不同学说的熏陶,因此会产生不同的思想潮流和作战方式,况且北方尚武之风浓厚,而南方则是喜好文学。

所以,南方在作战理念上,战不过北方。

其次,则是地理环境导致。

尤其是冷兵器时代,兵员素质和军队兵种,往往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客观因素。

北方盛产骏马和勇战之兵,千里平原,作战大都是骑兵铁骑之类的方式,勇猛无比,且北方政权都是在厮杀中建立,优胜劣汰,能建立者大都是王天下之君主,都有一统天下的雄心抱负。

而南方则是河流密布,水军居多,又有长江天险阻隔,往往南方政权,容易是偏安一隅,醉生梦死。

南方的稳定环境,和繁华容易消磨殆尽政权统治者的野心,最终变得毫无进取之心。

再加上,北方人口基数远大于南方。

有人的地方,就有发展,这是硬道理。

虽然,往往因为天下诸侯都逐鹿中原的缘故,连年战争会让北方人民流离失所,使得大批的北方人口涌入南方,使得南方的经济得到了提高,而且也注入了一些人才。

但是,即便如此,南方与北方相比,还是有非常明显的差距的。

所以,基本上的大一统王朝,都是先把北方搞定了,这才想着南下继而一统天下的。如果北方没有搞定,想要直接统一南方,是很难一统天下的。

所以,华夏历史几千年来,真正能做到由南向北的,有且只有一个朱元璋。

这也是为什么各路诸侯要先取得中原,因为中原地区是政治中心,人才,经济,人口都在这里。

而战争的本质,其实就是持强凌弱。

如果处于弱势的一方,就必须要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来增强己方,削弱敌人,在局部地区形成以多打少,逐渐积累小优势为大优势。

“当然了,作为一个国家,在武力上的强盛,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光有武力,也不一定就能征服天下。”

齐则远说起来,一套一套的,颇有几分座谈天下的感觉。

“据我所知道的,过去殷纣的时候做为天子,乃是率领天下百万大军,左饮淇水,右饮洹水,淇水为之干枯而洹水为之不流,用如此浩大的阵容来和周武王作战。武王率领素服甲士三干,开战一天,就灭掉了殷纣的国家,活捉了纣王本人!”

“这是因为,只拥有强大的武力,却不能心怀百姓,纵然战胜了敌人,这种胜利也不是久远的!”

“如果能够拥有制服别人的权力地位的情况下,再去推行制服别人的措施,而天下没有人怨恨,商汤、周武王就是这样的人。”

“拥有制服别人的权力地位,不推行制服别人的措施,那么,曾经富裕得拥有统治天下的权势,但现在要求做一个平民百姓去做也不可能没有怨言,夏桀、商纣王就是这样的人。”

“古代商汤凭借亳,周武王凭借鄗,都不过是方圆百里的领土,而天下被他们统一了,诸侯却做了他们的臣属,这没有其他的缘故,是因为他们能凝聚自己取得的土地啊。”

“我听闻,凝聚士人要依靠礼义,凝聚民众要依靠政策。礼义搞好了,士人就会归服;政治清明,民众就安定。士人归服,民众安定,这叫做最大的凝聚。”

齐则远前世也是历史迷,混过各个板块的论坛,其中不乏一些军事爱好者,历史钻家教授发表意见,所以,真要说一些言论,还是能够侃侃而谈的。

毕竟,他现在记忆力不要太好,回忆一下,结合一下情况,照搬的话,还是没得问题的。

“我得则远,如鱼得水啊!”陈琦听着齐则远结合后世论坛上“剽窃”过来的一些言论,却是听得聚精会神,并且还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