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巧妙,浑然一体,同时满身饰商代流行的双勾线几何图纹,显示了殷商玉人的丰富想象力和卓越的工艺技巧。
商代出土的一些人物造型,实际上也并非是一般自然人的写照。他们或许是被商人神化了的某位祖先神,或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务实或宗教人物。尤其是那些侧身人像,特点更加突出。
一般造型均作片状浮雕。侧身蹲踞状。头微昂、高鼻凸嘴、臣字眼、云纹耳,头戴琢有扉棱的高冠,双臂上举,手握抱于胸前,腿部弯曲,两面皆用双勾线刻划出相同的纹饰。
商代的礼仪用玉,主要继承了夏代的形制,并且强化了王权与神权的统一性,使商王成为人世间的主宰,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主要作品有:璧、珠、圭、璜、罄、戈、钺、刀等。商周时期的玉器制作,已从东部沿海一带向中原靠拢,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商都为基地的治玉中心。而且中国西部的优质玉材也在缓缓的向内地输入,从而为日后和阗玉为主体的中国玉雕艺术,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艺术风格方面,首先,玉料优良,工艺精细。殷商所出玉器,经有关单位鉴定,大部分属于透闪石,产地来源为XJ和阗玉和东北岫岩玉。同时工艺技术大大提高,无论是造型、钻孔、雕琢、镶嵌、抛光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商代玉器(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商代文化遗存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其文化形态以河南郑州二里岗和安阳殷墟的文物(特别是玉器和青铜器)为代表。
前期指成汤至盘庚迁殷以前,即公元前1600~1300年,主要遗址有河南郑州二岗、郑州商城、偃师商城、辉县琉璃阁、郑州白家庄、许昌大路陈村、湖北黄陂盘龙城等。
后期指盘庚迁殷至帝辛,即公元前1300~1046年,主要遗址有河南辉县、郑州人民公园、安阳小屯、安阳武官村、大司空村、郭家庄、BJ平谷刘家河、河北藁城台西、四川广汉三星堆、江西新干大洋洲等。
(一)玉器种类
第一类为生产工具;有铲、斧、凿、锯、刀、刻刀、镰、锥形器、纺轮等;
第二类为装饰品;有环、璜、璧、管、珠、镯、坠饰、串饰、扳指、璇玑、笄、觿、玉人、人首形饰以及大量象生动物形玉饰等。
第三类为礼仪器;有柄形器、琮、圭、戈、璧、牙璋、戚、刀、钺、矛等。
第四类为日用器:有簋、盘、豆、臼、杵、梳、调色板、挖耳勺等。
(二)造型与纹饰
1、器物造型与特征
器物造型可分为几何类型的圆曲形和直方形两大类,还有象生形的人物、动物造型。
动物形装饰品:
走兽类有虎、象、熊、鹿、马、牛、羊、狗、兔、貘等;
禽类有鸟、鹤、鹰、鸮、鹦鹉、雁、鸽、燕、鹅、鸭等;
水虫类有鱼、龟、鳖、蛙、螺等;
昆虫类有螳螂、蚱蜢、蝉、蚕等;
神禽神兽类有龙、凤、兽面、饕餮等。
器物造型以小型片雕器为主,形体多在5至10厘米之间,主要是装饰品。大型片雕器物,以礼仪器为主,如玉戈、玉刀。圆雕人物动物空前增多。日用器首次出现,而且造型多样。很多装饰品的下端出现榫头,这是玉器造型的空前突破。
商代玉器玉戈,商代玉戈从形状或材质上大约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直式玉戈,一类玉援铜内戈,一类鸟首玉戈。玉戈大小不一,较大的玉戈边刃极薄,质地硬脆,有的还刻有纹饰和朱书文字;小的玉戈只有几厘米。
商代玉器玉刀,玉刀分为边刃和端刃两类。边刃刀以凹背曲刃,短柄或柄稍长多见;端刃刀均为斜刃,柄端多数雕琢成各种动物形象,如鱼、壁虎、蝉、鹦鹉等,其中以鱼居多,鸟形次之,刃部一般是利用玉制小动物的尾部制成,较锋利。
商代玉器柄形器,柄形器也是商代典型器物之一。以略厚的长方形玉料制成,上半部顶端略宽,其下磨去一层地子,左右两侧逐渐收腰后再变宽;下半部器表略高,轮廓近似长方形,底部有一个榫头,是商代柄形器的典型造型。
商代玉器玉簋,口沿外侈,腹部圆鼓,圈足微向外撇,造型与商代青铜器的簋基本一致,表面部满刚劲有力的兽面纹或云纹。
商代玉器玉调色盘,妇好墓出土的调色盘,造型轻巧,后端两面均雕琢双鹦鹉纹,有钮可悬挂。
商代玉器玉龙,商代玉龙大多作盘曲形,仅个别作伏状。有圆雕玉龙、龙形玦、龙形璜等。共性是:钝角、臣子眼、露锐齿,龙的背部雕琢出一行齿状的突起,有的称为“脊齿纹”。
商代玉器玉鸟,大致可分为三类:野禽类、家禽类和神禽类。
野禽类包括燕、雀、雁、鹰、鸮。
家禽类包括鸡、鸭、鹅、鹤、鸽、鹦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