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释虬为“龙无角者”。唐杜牧《题青云馆》有“蟠曲千仞剧羊肠”的诗句。我们由此知道虬是一种没有角的经常盘曲的龙。实际上虬和上述凡种兽纹都是古代龙纹多样性的反映罢了,虬纹也是古玉常用造型和装饰纹样之一。
我们若把螭、虺、夔、虬这几神纹样作一番比较,就可以发现,它们的形象原本大同小异。从大的方面看,都是以蛇为身。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仅在于虬无角、螭黑黄、虺两头、夔头大而多足。
在兽纹当中,还有一特殊的纹样——兽面纹。这种纹样只刻画面部,而舍去了身躯,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神人或神兽头面形象。常见的有饕餮、龙、虎、牛、狮、豹之类。其中尤以汪汪最惊魂摄魄、影响深远。在背面纹中,有的社面如同人面,有的人面相似于背面,也有的刻画成人面兽身、背面人身,使人区分不出究竟是何种走兽。因为,古玉纹的创作,是原始的鬼神意识和崇拜意识导致的结果,追求的是物质对象的神似而不是形似。
龙、凤纹
龙凤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龙文化是我们立国的象征”,“做了我国几千年文化的核心。”古代龙纹的形象是由铊身和兽头组合而成。考古发现的古代玉龙已经证实了这一点。龙形象的演变和进化,反映了以铊为图腾的古华夏氏族在原始战争之中不断征战并融合其他氏族部落、不断吸收其他氏族图腾优美特征的过程。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明传龙纹形象,是从古代玉龙的形象发展而来,是由蛇之身,鱼之鳞、牛之头、鹿之角、虾之眼、鹰之爪等等组合起来是集中了多种动物优美体态构成的一个典型的神异形象。
几乎伴随着龙纹的演进,凤效也日终成形、凤纹是由鸟改变化而来,也是各种自然乌类优美动物形象的结合体,它同样是氏族图腾相互融合的结晶。历史上以“龙”、凤”为主要图腾标祀的东西祀两大部落在经历了长期的征战之后,最终以龙凤呈样”龙飞凤奋”为美好的结局、古玉器中大量龙纹、凤纹的出现,正是向现今的人们昭示着中华民族近万年文化历史发展的轨迹。
龙纹在古玉器中一般分两类一类是古玉器上的浮雕龙纹,如龙纹璧、玉器表面的龙纹图案等。另一类是立雕玉龙,如红山文化玉龙即属此例、玉龙纹样应是我国龙文化的源头。
当龙文化和帝玉崇拜汇为一流,当龙崇拜和皇仪政治合为一体,各种以龙凤为题材的玉器产品不断问世。其精雕细刻、美不胜收为后世留下了无我的玉器珍宝、龙凤纹样并不单纯地使用于玉器,而是逐步地、大量地运用和出现在各个生活领域。渚如建筑装饰、家具器。、服饰染织、陶瓷漆器,以至民间灯彩、邮票钱币、文玩用品、竹木编织等,充分反映出玉文化对后世其他分支文化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很多初八门玩古玉的人,都有一大困扰,就是分不清楚古玉和新玉。
不少人购八的,不过是”旧玉新玉”。其实玉石经过相当时日才能形成,其“旧”是必然”的我们所指的“新玉”,是新玉,不是旧玉来多经人祀玩,或未八过土,没有天然色沁者。
新玉的“上品”,亦有不少石佳玉好者,只不过我们喜欢古玉讲求年份与古拙,认为这样够“味道”。
新玉的光泽并非不美观但其刀法不古未经地气酝酿没有色沁,而纹饰亦绝少朴拙之气,因此,绝没有古玉那么耐看耐玩,而且经过改制、客观而言,大部分新玉的质地和色泽,都比不上一些古至那样纯洁和肌理细密温润。好的古玉,使人发古思之幽情,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新玉的“玉”虽然仿古,但是不论仿至外形多么相似,也没有那种高雅古拙味道,实不可同日而语。
古玉的刀法较为精深,纹饰亦朴拙古奥,所以即使不是出土的古玉,而只是传世玉,也越趣横生。
这主要是现代人和古人的生活方式有别。以前的人清闲些,比较优游自在,时间与心境比较宽裕没有现代人生活那么紧张。现今刻玉的人大多数为了钱,要讲效率虽玉多艺熟者亦会流于玉匠化而非心胸意念流溢、在造型与刀法方面独创,更一味只知模仿古玉。
金代(1115—1234年)是东北地区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玉朝。金人善于学习吸收汉族传统玉文化,又能与本民族文化相融合,并突出本土文化特色,在玉器上有鲜明的表现。金代玉器的考古发掘品较少,而传世品相对较多。
文化特点
1、金代玉器的种类。装饰品有灵龟伏莲佩、花朵形佩、花鸟形佩、荷鱼形佩、双鹿形佩、双鹿纹带扣、花朵形环、鶻啄天鹅纹佩(春水玉)、山林兽纹佩(秋山玉)、飞天等;礼仪器有金扣玉带;观赏螭设器有玉童、山间老人形器柄(炉顶)、玉马等。
2、金代玉器的造型。器物造型多以自然界动植物为题材。
3、金代玉器的工艺。器物材质以青玉、白玉为主,还有玛瑙。装饰品多为片形,以镂雕兼阴线刻方法造型。圆雕人物较小(一般在5至6厘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