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章 产业腾飞与文化传承 (2/2)

的困境。为了拯救这些宝贵文化遗产,周悦发起“北原村文化传承计划”。

她把村里的老艺人召集起来,成立民俗文化传承工作室。70多岁的剪纸艺人李奶奶,起初有些犹豫:“闺女,这剪纸现在年轻人都不爱学,能传得下去吗?”周悦笑着说:“李奶奶,只要您愿意教,肯定能找到感兴趣的年轻人。咱们一起努力,把这老祖宗留下的手艺传下去。”在周悦的组织下,村里的年轻人纷纷报名参加学习。李奶奶手把手教,年轻人认真学,工作室里充满欢声笑语。

同时,周悦组织人员收集整理北原村的民间故事、传说、歌谣。她亲自走访村里的老人,听他们讲述那些口口相传的故事。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一本承载着北原村历史文化的书籍编撰完成,免费发放给村民和学校,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家乡文化。

为了让民俗文化真正“活”起来,周悦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春节庙会,是北原村最热闹的时刻。一大早,村里的广场上就聚满了人,舞龙舞狮队伍在欢快的锣鼓声中登场,狮子上蹿下跳,龙身蜿蜒舞动,引得观众阵阵喝彩。踩高跷的演员们步伐轻盈,做出各种惊险动作;划旱船的队伍则一边唱着民谣,一边翩翩起舞。端午节时,包粽子比赛和赛龙舟活动同样精彩。村民们分组比赛,一双双巧手快速将粽叶变成一个个饱满的粽子。河面上,龙舟如箭般飞驰,呐喊声、助威声此起彼伏。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也吸引了众多游客,让北原村的民俗文化声名远扬。

随着北原村的飞速发展,媒体的目光纷纷聚焦于此。各大电视台、报纸、网络媒体记者纷至沓来,想要探寻这个昔日贫困小村蜕变的秘密。周悦作为北原村发展的核心人物,成了媒体追逐的焦点。面对镜头,她总是谦逊地说:“北原村能有今天,是全体村民齐心协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

周悦的事迹通过媒体传播开来,激励了无数人,尤其是在乡村奋斗的年轻人。一封封信件从全国各地寄到北原村,年轻人在信里倾诉困惑、分享梦想,向周悦寻求建议。周悦无论多忙,都会认真阅读每一封信,然后亲自回信。在给一位大学生村官的回信中,她写道:“乡村振兴的道路充满挑战,但只要你坚定信念,扎根土地,用心为村民做事,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创造美好的未来。”

在周悦的影响下,北原村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村风。村民们互帮互助,哪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村里的年轻人以周悦为榜样,纷纷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他们成立电商团队,把村里的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组建农业技术服务小组,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

时光荏苒,周悦逐渐意识到,要让北原村持续发展,必须培养年轻一代的领导者。她经常与村里的年轻骨干促膝长谈,分享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在一次交流会上,她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北原村的未来,要有创新精神,也要脚踏实地。在发展过程中,要时刻想着村民的利益,带领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

在周悦的悉心培养下,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崭露头角。周悦的儿子李明,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北原村,投身智慧农业产业园区的管理工作。他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园区实际情况,对运营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创新。他引入电商直播带货模式,让北原村的农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优化园区的种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作物品种。在他的努力下,园区的效益显著提升。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周悦和李明漫步在智慧农业产业园区。微风拂过,大棚里的作物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北原村的发展故事。看着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周悦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明儿,看到你现在的样子,妈很欣慰。北原村的未来就靠你们年轻人了。”李明紧紧握住母亲的手,眼神坚定:“妈,您放心。我一定接好接力棒,带着北原村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母子俩身上,勾勒出一幅温馨而充满希望的画面。北原村的故事,在周悦的带领下,翻开了新的篇章。而她的精神,如同璀璨星辰,照亮着北原村人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