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何苗也来问过了,佘秀雁不阴不阳的说了几句话,余红也没做详细解释,只是含糊不清的说男孩送人了,因为养不起,没抱回来女孩,有机会问表妹也语焉不详,何苗心有疑虑也只能放下。
年后的一个早晨,佘秀雁正在做饭擀面,耳朵忽然一动,似是听到了什么响动,系着围裙提着擀面杖就走出家门,仔细一听,是坡上院子里有人争吵,佘秀雁屏息凝神,仔细听了一会,分辨出了何苗的声音。于是冲着余红喊了一句:“上院有事,我去看看,你看好家。”便紧三步慢两步的去了。过了许久,佘秀雁回来了,接着擀面做饭,只是时不时看向余红的眼神有些不对劲,有些失落又有些怨怼,这样的眼神余红已经习以为常。饭后,家里没来客人,佘秀雁把门轻轻一闭,轻声跟余红说道:“今天上院出事了。”佘秀雁趁着兴,把早上的见闻一股脑跟余红交代了。
原来是何苗家的老人赵易,不知发的什么疯,突然嚷嚷着要分家产,老大出门在外,以后也不打算回来,所以被排除在外,老二打工出门,实际到场的也就三个人,何苗、赵国襄、赵国诚。赵国诚年纪还小,在赵易面前完全是个孩子,根本说不上话,何苗一个妇道人家,说了完全不算话,说是商量分家产,实际上是赵易和赵国襄的一唱一和。赵国襄一直无所出,赵易有心想补偿,想多分一些给这个三儿子,却不想何苗寸步不让。赵易想把自己早些年种的一颗大而茂盛的枣树分给老三,把近些年种那颗的小一些的枣树分给老二,于是遭到了何苗的激烈反对,一家人因此撕破了脸皮,在院子里破口大骂,这家产也就没分成。
说完了前因后果,佘秀雁不禁感慨:“人家命好,有个好媳妇,精明,人虽然不在家里,亏一点也没吃。”说完后眉眼低垂,又叹了口气。余红知道这是在哀叹赵贵平的命不好,哀叹自己不能像何苗一样精明,一样能斗争。而余红听完之后却一哆嗦,只觉得满身冰寒,余红想象着,自己在十几二十几年后,为了一颗枣树大小和收成多寡,在院子里,被一群人围观着与佘秀雁赵国俊姚梅吵一架,是怎样的光景。心里的小小念头正在生根发芽乃至疯狂的生长,不想这样,不想变成这样,更不希望赵奇变成这样。
夜半时分,余红翻来覆去睡不着,终于还是没忍住推了赵贵平一把,赵贵平生气的“啧”了一声,“咱们出门吧。”说出这句话后,余红只觉得浑身一轻,头脑也似乎变得灵光了。“跟老人住一起,麻烦多,事情多,还要受管教,出门吧。”赵贵平没有回应,不知是梦是醒。余红等了许久,赵贵平仍毫无动静,于是又躺了回去,嘴里仍旧碎碎念着:“该出去,该离开这山沟出去外面谋生。”就在余红快要睡着时,赵贵平说话了:“出门,能活下去吗。”余红又精神了起来,用手肘撑起上半身,两眼在黑夜中放出灼灼的光,“总要试一试。”赵贵平沉默半晌,“那就试一试。”屋里又重归于平静,两人的心里却起了些许波澜,这也许是他们第一次涌现出渴望这种情绪。
主意已定,余红赵贵平二人没有再去询问他人,也没有任何犹疑,他们带上了微薄的积蓄,一床被褥,抱着孩子,还有掺着迷茫和惶恐的坚定,就这么冒冒失失的上路了。佘秀雁在余红收拾行李的时候就发现了,并没有阻拦,佘秀雁觉得余红大约是发了什么疯,或者随便闹一闹,不用多久就会消停了。然而当赵贵平和余红真的走出家门之后,又没来由的有些慌张,佘秀雁全然没想到这一对年轻的,弱小的夫妇居然能绕过自己做这么大的决定。于是余红赵贵平埋头走路,佘秀雁便跟在身后,一路的喝骂。
“两个坏种,你们走,你们走,看不把你们饿死。”
“家里好好的日子不过,就你们那样也能出门,外面日子那么好过吗。”
“你们走,两个坏种。”
不论佘秀雁怎么大声的呵斥,余红和赵贵平都没有回心转意的迹象,只是埋头走。终于两人走出了村口,佘秀雁也似乎是累了,低垂着眉眼,一步一顿往回走,身边又环绕着悉悉索索的声音。走到自家的那个小坡前,一抬头,刚好看到赵国维正上面,笑嘻嘻的看着,佘秀雁也露出满脸的笑容,迎了上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