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执行,陛下极力避免一言独断,寄希望于朝臣能齐力同心、众志成城。然若期中有臣子意见相左,且针锋相对,则无论对错、政策优劣都无法把事情推进下去。萧相公为官多年,想必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吧。”
回想前几年政令同出朝廷东宫王府的时候,确实如此,再回想起更久之前自己曾回答过太上皇的话,萧瑀不禁微微点头。
“说的不错,这次我之所以和子聪于御前争吵,也不过是在政策上的一些细枝末节上有分歧。我知道他也只不过是尽职做事而已,但事关国朝无小事,老夫不得不谨慎。一起共事这么多年,这次话怎么就说不通了呢?”
看着老顽固态度和缓,语气也是充满无奈和遗憾,穿越者知道说的话起作用了。
“一家人过活还有拌嘴的时候,更何况大人们讨论的事还关乎社稷,公爷请不要太在意。在下刚才说政策分制定、审查、执行三个阶段,朝廷也按此分权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三省通力合作商讨国政,如有不决,应该请示陛下才是。这政策还分三步呢,萧相公和陈相只两人争吵又有何意义。”
“你一个小民知道什么,陛下登基之后,身居宰相之位的大臣里就只有老夫和陈叔达是留任的,别看那些早年就跟在陛下身边的人现在春风得意,他们都没有做宰相的经验,到头来还是要我们两个老臣把关。”
“所以陛下才要你来找我谈谈么。就凭陛下一直以来对我的态度,你以为我真的就只是个普通小民吗?”
老头看向王先生的眼神充满惊讶和困惑,张开的嘴说不出话来,虚张声势这招果然好用,此时正应乘胜追击。
“《论语》有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又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更有: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萧大人,陛下之所以罢你的官并不是因为你御前失仪,而是对你不征求接纳其他人的意见的态度失望。若想要大唐越来越富强,领导百官的宰相就要一代胜过一代,宰相若是都如诸葛孔明般事事一人承担,怕是要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你说这些老夫都知道,但现实并不是如此简单。朝臣各有心思、各有牵扯,其关系复杂,常常让人身不由己。”
“这正是陛下不方便说,而要我说给你听的话,只是此言至刚至猛,还请萧大人听后不要外传。”
萧瑀更加惊疑,但也只能附耳静听。王珏玉凑到他近前,压低声音,把那谁都心知肚明,却又三缄其口的话说了出来。
“以前朝廷里有个秦王党,现在已经是皇党了,党首是谁,不言自明。”
五雷轰顶!宋国公瞪大眼睛盯着坐在面前的平民,就是这一刻,他再也不敢小看这位王先生了。
“萧相公,在陛下的眼中,你和陈相都是皇党的人。你们不和党内其他人讨论交流,自顾自地吵闹让陛下很不高兴,所以才会有这次罢官的事。但陛下还是重情的,所以不但再拜你为高官,还让我来点醒你。这些话只说一次,此后你我都不要再提,陛下用心良苦,还请大人明白。”
“先生……只是现在老夫已不在中枢,白费了陛下的心意啊。”
“大人请放心,等下入宫谢恩,就会明白陛下的心意不止如此。陛下在朝堂能用的人还是不足,最近又要编修前朝国史,老国公不如一边整理往昔亲历人事一边帮陛下留意可用之人。接下来还请养好身体,朝廷会有再需要大人出力的时候的。”
把话说成这样已经是冒了很大的风险了,王珏玉再三叮嘱萧瑀不要乱说,然后就催促老国公回城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