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 再见恩师 (1/2)

大堂外,胖子正躲在石狮墩子后面张望,眼看着吴老板父女出来上了马车离开,不一会又见沈惟敬步履匆匆的迈过高高的门槛,他赶忙迎了上去:“半仙哥哥,里面啥情况?”

沈惟敬看到胖子兄弟,不无意外:“王胖,你来的正好,咱俩不用揣摩金锁家的那封信了。你赶紧回家准备准备,明天一早跟我进京,不日我们还要一起去东瀛了。”

胖子一脸的茫然无措...

沈惟敬果真带上王胖,直奔京城而去。

...

兵部尚书宋府内宅书房。

黄昏时分,已掌灯。

宋应昌着便服,闲坐太师椅上。

沈惟敬快步进来,躬身行大礼:“学生沈惟敬拜见恩师宋老爷。”

宋应昌眼神满是关切,展颜笑道:“免礼免礼,惟敬,来,坐这边说话。”

沈惟敬再度躬身行礼道:“恩师,大和文化研习所聆听您的教诲一晃十五年,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恩师,奈何我始终不成气候,混迹于市井,有愧于您,所以一直不敢登门叨扰。”

宋应昌笑盈盈道:“前些日子老夫也掐指一算,料定你正是市井好风光。杨知府来报,说你在嘉兴号称沈半仙,你能在街头巷尾测字问卦十余年而不翻车,足以说明你胸有成竹、左右逢源吧?”

沈惟敬谦逊道:“恩师问话,学生不好隐瞒。这些年混迹江湖,应对三教九流,全凭嘴里的三寸不烂之舌、肚里的奇门遁甲之术,聊以自保。”

宋应昌频频点头赞许:“很好,很好。你这三寸不烂之舌,可是要派上大用场了...大致情况杨知府已经跟你有所交代吧?”

沈惟敬恭敬地道:“小的已经略知一二。”

宋应昌神情肃穆道:“朝鲜国胜败并不关我大明甚事,只是老夫担心那个丰臣秀吉野心太大,妄想吞并朝鲜不说,还有意染指我大明疆土。我大明哪怕一寸热土被东瀛小儿恣意践踏,那老夫这兵部侍郎可就要成为千古罪人啊!”

沈惟敬胸有成竹道:“恩师,对付东瀛小儿,不劳您费心。您只管吩咐,学生愿见招拆招、该诓就诓、该蒙就蒙、该摆龙门阵的、就不跟他们侃大山,定能忽悠他个昏头转向、天翻地覆慨而慷。”

宋应昌大喜:“惟敬,有你这番话,就不枉老夫举荐了...俗话说知彼知己,老夫问问你,可了解丰臣小儿?”

沈惟敬稳稳回道:“回恩师,杨知府交代完差事,我就到处搜罗东瀛材料。丰臣秀吉年轻时候被人称为“猴子”,系农家子弟,完全是靠战争才爬到关白之位。如今,那些跟随他打天下的功臣旧部都需要分封土地,可是东瀛本岛就这么点大,挤不下那么多诸侯。所以,丰臣才急于发动侵略来获得更多的土地,这首当其冲的就是咱们的附庸国朝鲜。”

宋应昌频频点头:“你分析的有道理。”

沈惟敬义愤填膺道:“此番入侵朝鲜国的,是丰臣的左膀右臂小西行长,他领兵十万登陆釜山,那可是丰臣手头近一半的精锐部队,对付李国主简直是杀鸡用上了牛刀,所以在下觉得他们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我听闻日本天皇甚至要任命丰臣为“大唐关白”,那个意思再明白不过,那是在觊觎我中华疆土。”

宋应昌频频点头:“日方目前在朝鲜势如破竹、气势汹汹;反观朝鲜国的军士,一两百年没打过仗了,比农民好不了多少。你此去朝鲜国,首要任务就是拖字决,只管想尽办法,拖他三个月,确保这三个月内小西行长能按兵不动,让朝鲜李国王喘过气来,也让我可以部署李家军东进。当然,如果真能直接促成和谈,那更是天大功劳,老夫定秉明圣上加倍犒赏。”

沈惟敬义正辞严道:“恩师,学生不求任何犒赏,只想不辱使命、以报师恩。”

宋应昌大为感动:“好,你可真是争个气的孩子。你父亲泉下有知,也当欣慰。”

沈惟敬把握十足道:“恩师放心,学生研习过大和文化,知道他们的套路,了解他们的弱点,我定当竭尽全力。”

宋应昌叮嘱道:“记住,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打。当真要打,必须要等李如松将军从宁夏班师。”

沈惟敬借机问道:“恩师,学生斗胆问问,为何非要等到李家军出征?”

宋应昌感慨道:“不瞒你说,我大明过了这四十多年的太平日子,原来的武将大多做了各方诸侯或布政使,当起了地方父母官,手下的官兵也大多解甲归田,参与到各地囤田垦荒、农业水利等劳作,大多就地娶妻生子、安居乐业。现在真刀真枪的能拉得出来的,唯有李成梁老将军,一门忠烈,依然驰骋疆场、征讨四方。”

沈惟敬不由笑道:“怪不得咱民间有传...”

宋应昌问道:“传什么?”

沈惟敬脱口而出:“说大明猛将皆姓李,桃李九虎,李门十将。”

宋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