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对的对象段位也不高,一群秦朝时期的淳朴百姓,在察举取才的制度出来前,他们见过的花样可不多……
于是镜头继续追随着小刘肥,只见他再次穿过院子,来到大门口,伸出圆润的小脑袋,趴着往门外看。
正巧,他这次看见了刘邦吩咐过来找刘交的两个亭卒,他眼睛一亮,一溜烟地转头,兴奋地跑了回去。
“小叔、小叔,来了来了,真的来人啦!”
小刘肥一脸激动的朝着刘交嚷嚷道。
刘交闻言顿时一改慵懒的姿态,立马端坐起来吩咐道:“不要慌,按照我教你的做,去吧。”
“嗯!”
刘肥小鸡嘬米般点头,随即板着自己稚嫩的脸庞,双手妥放在胸前、踩着小碎步趋了出去。
却说这奉命来的两个亭卒,一路上没少念叨。
他们受樊哙等人影响,对刘交的感官不太好,只觉得这年轻人没啥经验,却要瞎指挥,此番召集百姓,指不定要捅出什么篓子。
两人到了门前,正要敲门,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只见小刘肥站在门口,一板一眼地依据儒家礼仪对他们见礼,双手交叠,弯腰鞠躬,轻声问道:“敢问二位叔父所来何事?”
刘肥此刻举止端庄,与平日里淘气的模样判若两人,两个亭卒皆是一愣,他们自是见过刘肥,可如今这孩子的变化,着实让他们吃惊。
心里暗忖,这定是受了刘交的教导,才变得如此规矩,毕竟刘邦和刘肥的他们是了解的,也就刘交才能成为这个变数。
出于对上司孩子的尊重,他们也只好同样客气地诉说了来意。
刘肥这才小大人一般开门将他们迎了进去,同时一板一眼、规规矩矩地带着他们缓缓穿过庭院。一路上,两个亭卒看着小刘肥的背影,不自觉地放正了心态。庭院中,花草错落有致,微风拂过,花香四溢,刘肥走在前面,时不时回头叮嘱他们小心脚下,那模样,俨然一副小主人的架势。
不多时,他们来到了大厅的门前。两个亭卒抬头一看,只见刘交正一丝不苟地跪坐在刘邦家客厅的门口,身姿挺拔如松,脊背挺得直直的,仿若与身后的厅舍、自然融为一体。
刘交身着一袭素色长袍,头发整齐地束起,面容沉静,双眸微闭,仿若一幅遗世独立的画卷。
小刘肥小大人一般上前,稚声唤醒刘交道:“小叔,此二人找您。”
刘交缓缓睁开眼睛,先是对着刘肥点头,眼中满是赞许,随后看向两个亭卒。
而这两个亭卒见状,心中不禁一动:这亭长的弟弟这般沉稳大气、举止不凡,莫不是真有本事的?
于是他们急忙抱拳见礼,原本对刘交的轻视也在悄然间消散,并说明来意。
刘交缓缓起身,回礼时动作优雅流畅,仿若行云流水,他轻声说道:“我知道了,请二位稍等一下。”
接着,他对着小刘肥吩咐道:“肥,去且去客厅,将我昨晚写的两卷白布取来。”
小刘肥应了一声,走进大厅,不一会儿便取出了两卷裹好的白布。
两个亭卒见了这两卷白布,相互对望了一眼,心道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锦囊妙计?
于是越发不敢小觑了,急忙伸手请刘交,并转身带起了路。
刘交与小刘肥自然的跟在后面,朝着亭舍走去。
到了亭舍,刘交抬头一看,只见眼前人头攒动,上千百姓聚集于此,或站或蹲,或交头接耳,或面露愠色。
老人们拄着拐杖,眼神里满是无奈与沧桑;青壮年们则握紧拳头,肌肉紧绷,似是压抑着满腔怒火。
妇人们拉着孩子,躲在人群后面,眼神中透着恐惧与担忧。
众人的目光汇聚在亭舍前方,仿若在等待一场未知的审判,嘈杂声、叹息声交织在一起,仿若即将掀起惊涛骇浪,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
看着这乌泱泱的人群,刘交心道:刘邦的帝王之路,从这里开始,而自己一代文宗的学阀之路,也得从这里开始!
于是他朝着人群,坚定的踏出了自己的步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