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章 阮胡子的故事——冒头 (3/3)

同志注意,得到了组织认可,迅速成为东林骨干和官场新秀。很快,阮胡子得到了又一位东林高层、时任最高检察院院长——高攀龙的赏识,成为其弟子,并经其介绍光荣加入东林。

阮胡子的优秀同时也惊动阉党,面对这颗冉冉升起的官气新星,阉党求贤若渴,悄悄派人联系阮胡子,先暗送秋波,再公开招聘,给阮胡子许下了各种诱人诺言,开导阮胡子没必要一棵树上吊死,打破视阉党如洪水猛兽的成见,建议阮胡子放下思想包袱,打破思维定势,多接触上几个非东林势力不是什么坏事,两条腿走路也许明天会更好。

这些话阮胡子听不进去,不是因为风骨,而是因为利益。东林视阮胡子为重点培养对象,各类资源向阮胡子这里倾斜,现在阮胡子在东林混得非常开,日子过得非常爽,前途可期,完全没有投靠阉党的必要。面对阉党的招揽,阮胡子风清云淡不为所动:“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给老子滚。”

拉拢不成,阉党对阮胡子因爱生恨,将阮胡子列为重点打击对象,并列入了阉党后来出版的《东林点将录》。

《东林点将录》是阉党为数不多的文学成就之一,是一本花名册,其中列举了东林的108位较知名人物,与梁山108将一一对应。这本花名册不是为了夸赞东林党人与梁山好汉一样一样具有反抗精神、不屈于恶势力、不畏强权敢于斗争、路见不平一身吼、为兄弟两肋插刀,而是想恶心东林党人,给东林党人贴上”乱臣贼子“的标签。我国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期官方的历史观与我们现在不同,他们视视黄巢起义、红巾起义、黄巾起义、李自成起义、太平天国起义等统统为“暴乱”“反叛”“造反”,视“义军”为“反贼”“叛贼”“暴民”“乱军”和“乱臣贼子”,对起义者恨不得食肉寝皮。比如我们现在看《水浒传》,认为是在宣扬官逼民反的思想,是在歌颂基层人民敢于反抗不屈暴政,而旧社会的主流媒体认为《水浒传》是一株教唆犯罪的大毒草,水浒108将是108个毒瘤。在《水浒传》流行300年后,仍有人对其不满,将《水浒传》改编为《荡寇志》,给其中以宋江为首的108人各种花式死法,大多数选择了顶配——凌迟,其它则有的被气死,有的被乱箭穿心,有的疯魔致死,有的被肢解,总之108人虽然死法丰富多彩,但一个都不能少全部横死,可见作者对反叛的痛恨到了何种地步。

阉党给东林诸生与梁山好汉一一对应,不仅是讽剌其为一群祸国殃民的乱党,更有画圈圈诅咒东林诸生横死的意味;将阮胡子与梁山排位24的天究星“没遮拦”穆弘并列,这说明阉党对阮胡子的重视指数和痛恨指数相对偏高。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