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上命随意处置五省重臣;袁崇焕反复要求将帝国防守重心移至东北,陈奇瑜也给朝廷提出了在西北“十面张网”的战略部署;袁崇祯任职期间清人主力入包关围了北京城,差点偷了大明的塔,陈奇瑜任职其间民变由一省扩大为五省,一样平叛无力;袁崇焕在打赢北京保卫战后,被以“谋反大逆”“拥兵自重”的罪名将精肉、肥肉、寸金软骨切成了臊子,而陈奇瑜也传出了“养寇自重”的罪名,在消灭李自成后下场又会如何?是切一小半砍了脑袋、还是切成两半腰斩、还是切成五块分了尸、还是切个稀碎……
对镜打量了一下身材,发现自己是一肥九瘦,炖着吃合适,仝丸子则肥肉少了些。
想到这里,陈奇瑜浑身一哆嗦。混迹官场二十年,他对朝堂杀人不见血的事见过不少,但感受不深,现在事到临头,他真心感到了恐惧。
自从成为帝国新星的那一天,陈奇瑜便成了很多人攻击的靶子,或是因为抢了别人的饭碗,或是因为挡了别人的前途,或纯粹只是羡慕嫉妒恨,只要他一天不退出官场政坛,这个矛盾便不能调和,满目皆仇,不死不休,其中最恨他的是同行,因为同行才是赤裸裸的仇恨。
打小以来,他以为自己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世间流言非语不能伤他一根寒毛,如今才真正体会到,官场中做人比做事重要,态度比业绩重要。业绩表面是硬指标,实际上虚得很,哪怕你的德能勤绩廉做到了极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只要上级想搞你,保证能给你扣上一堆款式新颖尺寸适中的屎盆子,让你声名狼籍,身败名裂,人人喊打。
陈奇瑜身边的同事换了一岔又一岔,被收拾的往往不是业绩最差的,而大不会来事的。
不仅身边的袁崇焕,回观历史,白起、李牧、蒙恬、韩信、彭越、英布、李广、檀道济、岳飞、徐达哪个也能打,哪个功劳也不小,又哪个有好下场,这些人用生命揭露了社会的本质:正邪善恶与事实无关,是非功过无固定判断标准,因为大家总会抛开事实不谈,感性大于理性,社会的评价远胜事实本身。
小时看到这些故事,陈奇瑜莫名悲愤,恨皇帝昏庸,恨奸臣无耻,恨忠臣们没有反抗精神,明明手握数十万大军,却死得窝囊窝囊,糊里糊涂人。
难怪古贤人说“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难怪崇祯说“朝中文臣刀刀斩尽,武将个个杀绝;难怪张献忠说“状元百官都如狗,苦尽苍生尽王臣”,难怪李自成要造反,这群王八蛋,早就该杀了!
安得快人如翼德,尽诛世上负心人
想到上级正在远方阴恻恻地望着自己,陈奇瑜元神出窍,魂游体外,莫名其妙开始胡思乱想:命运一定不能掌握在别人手里,不能当乖宝宝,那些忠君保皇的大将往往生的伟大,死的窝囊,前车之鉴。大丈夫生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如果占了这表里山河的秦地,然后当了汉中王,然后称了秦帝,然后带兵杀到北京清君侧,顺便把昏君也清了,从此后不再受奴役苦,要什么就是什么,欢喜谁就是谁,还可以将陈圆圆陈扁扁什么的统统填了后宫,还有赵司晨的妹子,邹七嫂的女儿……
很快,陈奇喻意识到这个想法太逆天,想也不可以,想也有罪,意淫一下自我解压便够了。难怪朝廷不放心他们这些武将,有了兵权确实挺可怕的,一念之间便能地覆天翻。
云台高议正纷纷,谁定当时荡寇勋。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啥也不是,散会!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