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四章 董小宛的故事——思嫁 (1/2)

尽管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小宛仍对现在的生活状态极不满意,因为她人骨子里不是个事业型女强人,而是家庭型小女人。相比较琴棋书画冲业绩做事业完成KPI,她更喜欢油盐酱醋为家人操劳忙碌;相比被一群男人目光灼灼簇拥周围,她更喜欢坐在心爱的男人身边凝视着他,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一个女人无依无靠,从事着不情愿做、却为了生活不得不做的工作,每天陪着一群不愿意陪、却不得不陪的客户,心里的苦家人们又有谁懂啊!做人难,做名人难,做女人难,做艺人难,做单身女人难,而小宛目前是一个著名单身女艺人,各种难度BUFF叠加,又怎一个难字了得。

除了以上难处,小宛还有一个难处——她马上就要变老,因为她已经16岁。前面说过,16岁是青楼事业的黄金时期,而黄金时期背后的含意是“开始走下坡路”。董小宛很清楚自己吃的是青春饭,夜夜换新郎靠的是高颜值,而16岁以后的颜值将与年龄成反比,颜值每况欲下意味着人老珠黄,魅力会与日俱降,客户会越来越低端,如不尽快转型,她会很被人遗忘,在贫病交加中悄悄死去。

解决这个棘手问题的唯一途径是把自己嫁出去,并且必须尽快,因为她最大的资本是美貌,如果不能最美的年华遇见今生的那个他,韶华过后很可能会被一些低一个档次的人捡了便宜。

歌德说过:“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只要家庭和睦,他便是最幸福的人”。反过来的意思是,家庭不幸的人即使事业成功也不会太过幸福。

小宛正处在巨大的担忧煎熬之中。她的事业成就了她的名声,让大量的男生趋之若鹜;同时也毁了她的名声,让许多优秀的男生敬而远之。名声越大,身边男人越多,层次越高,但真正愿娶且敢娶她回家的则越少。

想到这些闹心事,想到前途光明看不见、道路曲折走不完,小宛没有了做事业的心情。现在无论做的多成功,只要不能找到合适的人,她攒下的家业只会在某年后的某天便宜了某个糟老头子。

为艺术献身的著名女艺人往往会早逝,彩云易散琉璃脆,自古红颜多薄命,其生命会在艺术生命结束后很快结束,想在凋零之前遇上合适的人太难了。因为他们回归家庭之途非常崎岖坎坷。

首先,穷人不在艺人的择偶范围。艺人们的社会地位虽然较低,但她们的经济地位高,消费水平高,每天骄奢淫逸铺张浪费,由俭入奢易而由奢入俭难,顿顿大鱼大肉惯了,往往会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吃糠咽菜会把咽子拉流血的,还不如去死。特别是眼界也上去了,见惯了世间繁华,见惯了名士风流,自然看不起穷人,不可能洗尽铅华返蹼归真。在她们的眼里,一个年轻帅气一往情深的的穷小伙往往还不如一个有钱的糟老头子。

自古笑贫不笑娼,艺人的地位远高于穷人。穷人不仅不会嫌弃艺人被千人品尝,反而视其为女神,能一亲芳泽够吹嘘一辈子,能娶回家里更是祖坟冒烟,比如卖油郎郎独占花魁,娶了个公用老婆仍觉得占了天大的便宜;比如七个小矮人对白雪公主关怀倍至大献殷勤,终不如白马王子见色起意的轻薄一吻。艺人下嫁给穷人是会写被列为传奇故事千古传颂,在现实生活中比鬼出现的频率更低。

艺人们特别是一线艺人中意的配偶绝对是高帅富,但高帅富们很不情愿把艺人纳入择偶范围。贵人们往往惯看风花雪月,经过见过的好女人多下了,自然看淡了男女情爱,不会再有普通百姓的那种生死相依如胶似漆的感情,很难有什么为情所困和为爱冲动,不会让艺人们的美貌与才情冲昏头脑,因此在择偶时更多考虑利益交换、门当户对、才貌双全、温柔娴惠。

在贵人眼里,艺人无论如何名震江湖光彩照人艳冠群芳,也无非就是个名震江湖光彩照人艳冠群芳的艺人,穷人眼里的女神在他们的眼里只是玩物和商品,顶多是品相较好、价值较贵商品。贵人跟艺人有一腿是身份的象征和炫耀的资本,是逢场作戏和生理需要,玩暧昧吃豆腐可以有,登堂入室娶回家里不能有,心爱的人曾为别人的玩物是扎在心头无法拔除的刺,喜欢吃猪肉和自己养猪是两回事,没有谁愿娶一个女人的同时带回来一堆帽子,泡妞泡成老公跟炒股炒成股东、炒房炒成房东一样会让人嘲笑。大多数情况下,贵人们情愿找一个出身清白的平民丫头而不会去找一个当红艺人。

鄙视链出现了:贵人看不起艺人——哪怕其贪污腐败为富不仁钱财来路不正,艺人看不起穷人——哪怕其被人指指点点戳脊梁骨,而穷人看不起的只有自己。大款不愿找艺人,而艺人只愿傍大款,这是一对很难调和的矛盾。

办法总比困难多,在男财女貌、相互需求的基础上,大款和艺人找到了一个折衷的办法:双方各退一步降半级,艺人给大款当小三或者保持地下情人关系。

小宛也是这样想的,很小年纪时她便规划好人生幸福道路:退出艺坛,从良嫁人,给大款当小三。

想什么来什么,小宛命中的缘份悄悄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