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七章 卞玉京的故事——红尘 (1/2)

公元1643年,刚过完春节,侯方域匆匆来到南京办差。

转眼到了元霄节——中国传统的春季情人节。侯方域坐在窗前,手里翻着四书五经朱熹注解以及复社前辈的系列考试心得和优秀作文集,眼睛却一直往窗外瞟,一想到元霄节便不由想到白白圆圆的元霄,一想到元霄便想到“众里寻她千百度”“人约黄昏后”等关于元霄节和小姐姐的诗词以及“温泉水滑洗凝脂”,想到“一枝红杏出墙来”,便不由联想到小姐姐们白白的脸蛋和胳膊。

胡思乱想了一阵,侯方域觉得又热又燥,在家实在坐不住了,出门上街溜达。

走在大街小巷,侯方域觉着南京比老家商丘强太多了,这里风景优美,街道整齐,商铺林立,商品琳琅,游人如织,还有这里的盐水鸭特别好吃,回去时一定给孩子带几只。

美中不足的是走在闹市无人识,这点不如商丘。候方域在商丘是名人,路上随时有人跟他打招呼,男人们投来羡慕的目光,大姑娘小媳妇不断频送秋波波眼中带钩,走一路收获一路的自信和景仰。如今走在南京,没人注意到他人帅气和优秀,没法拉着谁的小手走在街头,让他颇有明珠沙埋的感觉。

最让侯方域不满意的是这里的小姐姐们,不但有眼不识金镶玉,穿衣服的品位也很有问题,一个比一个穿的严实,哪里象思想开放作风大胆的城市女子?

今天本来出来打算买习题集,谁知双脚不听使唤,晃晃悠悠不知道怎么就走到了青楼一条街——长桥旧院。

既然来了也不能矫情,侯方域在各大青楼门口转悠,眼睛净往不该看的地方看,盼望着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心里想着万一有什么艳遇,这趟南京之行就完美了。

不知有意无意,侯主席转着转着转到了李贞丽艺校,停在了朱漆大门口,欲要进去和艺人谈心,又想着大白天转青楼传出去会让人笑话的,赶紧转身走开。不过走了两步又后悔了,不进去的话这漫漫白日实在难熬,也实在对不起这韶华春光,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就在侯方域纠结要不要进去时,门内传来人声,紧接着几人走了出来。

侯方域一看,却是柳麻子、杨县长和苏教授。

三人见着侯主席,都上前来笑着打了招呼。双方聊了几句,侯方域才知道艺校没人,全体师生放假,到另一所艺校开联欢会去了。

这次青楼联欢会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盒子会——南京青楼行业特有的节日。

青楼业是南京的支柱产业,为南京财政税收作出了巨大贡献。青楼工作者相约每年正月十五放假,召开全体艺人者代表大会,交流工作经验,制定行业通行标准,商讨共同减少业内恶性竞争,维护青楼工作者基本权益,研究部署下一步整体工作思路。

与传统会议的组织形式不同,盒子会上没有董事长传达上级精神议,没有总经理年度工作报告,没有财务、工会、审计、福利专项报告,不需要通过什么决议,而是采取形式较为活泼的形式——茶话会。这天,与会代表们着盛妆,各携一盒子赴会。盒内装着各种食物,有西域的哈蜜瓜,有波斯的葡萄酒,有海南的菠萝蜜,有自制的各类甜点、面点、肉类、海鲜等,大家按亲疏关系分组分团,直接进入讨论环节。与会代表边吃边聊,显摆美食,探讨厨艺,同时品尝别人的美食,奉上赞美之辞。气氛既活泼热烈,又温馨轻松。会议还组成裁判组,对各位代表带来的美食进行评判打分,味道上佳者点赞,味道欠佳者罚酒。

会议期间还安排了技术比武,各单位业务骨干展示才艺,树立本单位形象,打造自身品牌。

会议还邀请一些地方士绅、社会名流、文人雅士、退休老干部、单位老主顾、行业内的长期合作对象列席会议,作为特邀嘉宾和评委们与艺人和艺校进行互动。嘉宾们有时也会对一些技术高超、本领过硬的艺人们进行打赏。

盒子会通常由一些实力较强、社会声誉较好的大中型艺校轮流承办。这次会议的承办学校的校长非常有名,名字叫作卞玉京。

“玉京”听起来不像人名,更像个地名。事实上玉京正是地名,座落在三十六重天的最高层玉清圣境清微天,这层天的主人是元始天尊。一道传三友,二教阐截分,因此可以说元始天尊是道教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他的住处自然非同凡响。

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暂时无法探测到这层天的存在,不过根据资料记载,这层天经常有祥云绕第紫气东来却从不下雨刮风,可以推断这层天应该是在对流层的顶部接**流层之处,距地球10-50公里。

这片空域很大,但常驻人口少,只有元始天尊和下属几个负责打杂的工作人员。不过平时来往的人不少,时有神仙来访友,或有诗人来求道,或有猴子来求助。为了不让客人露宿街头,这里盖了十二座高楼和五座城池供服务人员和客人居住。由于这些城池的建筑材料都是汉白玉,因此这里又被称为“白玉京”。“白”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