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领略了尼古拉主厨精湛的意大利厨艺后,马继业、阿乐和王倩倩深感收获颇丰,心中满是对主厨的感激之情。
为了回馈这份热情的教导,他们决定亲自下厨,做几道具有中国常见的美食让尼古拉主厨和马达东董事长品尝,借此展示中国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马继业准备制作东北饺子,他将面粉倒入盆中,徐徐加入适量的冷水,同时用筷子快速搅拌面粉,使其形成雪花状的絮片。
接着,他双手用力揉面,将面絮聚拢,反复揉搓,直到面团光滑细腻,软硬适中,如同一块温润的白玉。
面团和好后,他用湿布覆盖,让其静置醒发一段时间,以使面筋充分形成,为饺子皮的筋道口感奠定基础。
在醒面的过程中,马继业开始精心调制饺子馅。
他选取肥瘦比例恰到好处的猪肉,先切成小块,再用刀细细剁碎,直至肉末呈现出细腻均匀的质感。
随后,他将葱姜切成末放入肉馅中,加入适量的盐、生抽、老抽、蚝油、香油、花椒粉等调料,沿着同一方向用力搅拌,让肉馅充分吸收调料的香味,同时不断搅拌摔打,增加肉馅的粘性和弹性,使其口感更加紧实鲜美。
待面团醒发好后,马继业将其放在案板上再次揉搓排气,然后搓成粗细均匀的长条,切成大小一致的面剂子。他用擀面杖将面剂子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形饺子皮,手法娴熟而稳健。
拿起一张饺子皮,放上适量的肉馅,然后用双手熟练地捏褶,一个个饱满圆润的饺子便在他手中诞生,整齐地排列在案板上,宛如一排排等待检阅的士兵。
阿乐则专注于制作广东白切鸡,他挑选了一只新鲜肥美的三黄鸡,处理干净后,仔细地去除鸡身上的杂毛和杂质,确保鸡皮光滑完整。
锅中加入足量的水,放入姜片、葱段和料酒,待水烧开后,将整只鸡小心地放入锅中,确保水完全浸没鸡身。随即转小火,保持锅中的水微微沸腾,让鸡肉在温柔的火候中慢慢浸熟,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鸡肉的鲜嫩口感和原汁原味。
阿乐时刻关注着火候和时间,根据鸡的大小适时调整,大约经过二十分钟左右,他用筷子插入鸡最厚的部位,如鸡腿处,若没有血水渗出,便说明鸡肉已经熟透。
阿乐迅速将鸡捞出,放入提前准备好的冰水中浸泡,这一步骤能够使鸡皮迅速收缩,变得更加紧实脆爽,鸡肉也更加鲜嫩多汁。
浸泡片刻后,他将鸡捞出,沥干水分,在鸡身上均匀地涂抹一层香油,使鸡皮色泽更加光亮诱人。
接下来,阿乐开始调制蘸料。他将生姜切成细丝,放入碗中,加入适量的盐、糖、生抽、少许老抽增色、香油提香,再浇上一勺热油,瞬间激发出姜的香气,一碗香气扑鼻的蘸料便调制完成,与白切鸡搭配,相得益彰。
王倩倩有条不紊地准备着灌汤包子,她先将面粉、酵母和适量的水倒入盆中,轻柔地搅拌均匀,然后开始揉面。
她的手法细腻而有节奏,通过不断地揉搓、折叠、按压,使面团逐渐变得光滑柔软,富有弹性。揉好的面团放入温暖湿润的地方进行发酵,大约一个小时后,面团体积膨胀至原来的两倍大,内部呈现出均匀的蜂窝状,发酵便完成了。
王倩倩将发酵好的面团取出,放在案板上再次揉搓排气,使其恢复光滑的状态。
接着,她把面团搓成粗细均匀的长条,切成大小相等的面剂子,用擀面杖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形面皮。
馅料的制作同样考究,她选用新鲜的猪肉,切成肉末后加入葱姜末、盐、生抽、老抽、蚝油、胡椒粉等调料,顺着一个方向搅拌均匀。
随后,加入提前熬制好并冷却凝固的皮冻,切成小块放入肉馅中,继续搅拌,使皮冻均匀地分布在肉馅中,为包子增添丰富的汤汁。
王倩倩拿起一张面皮,放上适量的馅料,然后用手指灵巧地捏褶,收口处捏成一个小巧的螺旋状,一个精致的灌汤包子便包好了。
她包出的包子大小均匀,褶子细密美观,宛如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经过一番忙碌,马继业的东北饺子、阿乐的广东白切鸡和王倩倩的灌汤包子终于做好了。
他们把菜端到餐桌上,尼古拉主厨和马达东董事长早已迫不及待地坐在那里,准备品尝这来自中国的美食。
尼古拉主厨首先拿起一个饺子,放入口中轻轻咬了一口,饺子皮的筋道与肉馅的鲜美瞬间在口中散开,浓郁的香味弥漫整个口腔。他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竖起大拇指,用不太熟练的中文说道:“好吃,好吃!这饺子的味道太美妙了,皮很有嚼劲,肉馅调味恰到好处,鲜美多汁。我能感受到这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就像我们意大利的传统美食一样,每一道工序都充满了对食物的尊重和热爱。”
马继业听到主厨的夸奖,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